肖碧莲(1923年10月31日-2020年6月30日),女,汉族,出生于上海市,广东中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殖内分泌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
1944年1946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肖碧莲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2年—1960年,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1956年—1959年,留学苏联,毕业后获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副博士学位;1960年—1978年,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工作;1978年,担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碧莲长期从事妇产科、生殖内分泌等的研究工作。
2020年6月30日,肖碧莲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1960年后,肖碧莲在中国国内率先建立了生殖激素的化学测定方法。
1964年3月,肖碧莲参加了国家科委、卫生部、化工部在上海协同召开的计划生育科研工作座谈会,正式加入周恩来、聂荣臻支持下的口服避孕药研发项目,在妇产科实验室基础上,仁济医院旋即成立了中国国内首个计划生育实验室(后改名为研究室),肖碧莲担任副主任和秘书,她带领研究室进行避孕药临床效果和副反应的观察,开展相关内分泌和子宫内膜的实验研究,探索药物的避孕作用机理和最低有效剂量。
1965年,肖碧莲带领研究室在内分泌测定的基础上,将避孕药的剂量减到中国国外常用剂量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剂量以及随后的四分之一剂量避孕药,分别于1967年、1969年通过国家鉴定,批量生产推广。肖碧莲团队先后加入了多个避孕药具科研协作组,对I号避孕针、纸型避孕片等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药理进行研究。
1978年后,肖碧莲从紧要处着手,率先在中国国内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的标准化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她所领导的生殖内分泌研究室因此被世卫组织人类生殖研究特别规划署确定为中国的放免质量控制中心,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生殖生理基线数据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肖碧莲团队建立了中国妇女五种生殖激素的生理常数,总结出激素变化的规律和高峰平均值。
肖碧莲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避孕药具的作用机理与远期安全性、卵巢功能及其调控的研究,从生殖健康大学科的角度,还开展了辅助生殖实践,在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之后不到两年也获成功。
20世纪90年代中期,肖碧莲将紧急避孕的概念引进中国国内,并组建了“米非司酮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合作研究与开发”临床研究组,历时5年完成4项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有效地降低了中国的人工流产率,促进了女性的生殖健康保护,同时,肖碧莲联合国际专家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临床研究规范化培训,确保科研工作真正走上规范化轨道。
1960年后,肖碧莲频繁开始国际交流:中国国外专家来所授课、培训,所里专业人员和研究生出国学习、考察。
在肖碧莲操办之下举办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如1988年至2005年间连续召开5次生殖内分泌国际会议。
20世纪90年代开始,肖碧莲争取国际资助在中国翻译、出版和分发英文期刊《展望》《进展》《国际计生联医学通讯》及《生殖健康要略》,还主持培训其他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招收蒙古和朝鲜的进修生。
截至2016年4月,肖碧莲出访过20余个国家,连续5年代表政府部门参加世卫组织生殖研究特别规划署捐款国会议,在各种国际研讨会上介绍中国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
肖碧莲不仅是一位风采卓然的科技大使,更是女性健康的守护者。
肖碧莲是中国计划生育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之一,在中国国产避孕药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理研究,尤其是在确定口服避孕药的配制与批量生产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始终奋斗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前线,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她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肖碧莲是一个严格的师长,治学严谨,从不文过饰非,也从不气馁,她是一个谦和的导师,平易近人,对年轻人的学业、思想修养、生活等各方面都给予亲切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