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节即将到来,但现如今,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暴发态势。而殡葬服务机构是人员密集型的公共服务场所,群众治丧极易引发人员扎堆集聚,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不少地区提倡广大群众采取“代客祭扫”服务。对于“祭扫”这么一件家族大事,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不少争议。
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对于“祭扫”这个特殊缅怀方式,自古以来,人们是十分重视的,所以不管是对“代客祭扫”服务持“反对”还是“支持”的态度,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追忆逝世亲人。
《礼记·礼器》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在古人看来,最重要的祭祀,祭祀场所反而最质朴,同时,情感是祭祀的前提。
《孝经·广要道章》中说:“礼者,敬而已也”。在祭祀礼仪中,首先升起对先祖至亲的敬意,这是一切仪礼开始前的基本原则。由此看来,缅怀先人,先在于思情,后在于祭祀。重在心意,而非形式。
而对于孩子来说,祭祀总是和鬼神有着诸多联系,是迷信的,对于追思,他们可能很难理解。其实,祭扫是一种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祭祀,不是宗教的,是充满情谊的,是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是人们在这片土地继续生活奋斗的动力。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而祖先是我们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也是人们继续前行的起点。所以,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祭祀作为中国的一种信仰活动,一直流传于民间,并深受人们的重视。
所以,不论是清明还是其他日子,致以敬意、情感的表达才是缅怀先人的正确方式,不求形式,只求至诚至敬,即使相隔千万里,心意也会到达。2022年清明节即将到来,此时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正是踏春和行清的好时节,但此次疫情打乱了不少人的出行计划,所以在此次清明节,心纪奠平台与千年古寺谷山宝宁寺合作,为广大群众提供寺庙代烧服务,愿每一份牵挂都能到达彼岸,愿每一份爱都能送达,尽享温情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