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三天,中元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同时有了很多的习俗和活动,现在依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关于中元节的很多习俗虽然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并没有减少我们对这个节日的热情。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中元节有什么风俗呢?中元节三天还是两天?下面为介绍中元节相关内容。
中元节三天
关于中元节的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中元节是持续很久的节日,14、15、16都是中元节。那现在为您介绍中元节三天的由来。
农历7月15日,是中国人常说的鬼节。但其实从7月14至16日,都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所以说中元节也就是鬼节一般持续三天。
鬼门敞开,让游离于阴间的鬼魂能够重返阳间,同亲人相见,但也有大量的孤魂野鬼,或带着仇恨的厉鬼,会回到阳间作恶。所以这三天,要尽量早点回家,不要深夜了还在外面游荡。夜晚听到有人从背后叫你不要回头,不要接受陌生人的赠与,不要同陌生人搭话。不要在靠近水边、山涧、坟场等地方大声喧哗,若看到路边有人在烧纸钱,尽量绕行,不要盯视,更不能嘲笑讥讽或心生不敬。
但是从佛教讲,打开鬼门关,也是佛祖的慈悲,让很多心愿未了的鬼能够得以圆满的解脱阳间的牵挂和遗憾,能够悔悟,能够放下,能够最终脱离苦海。所以,在佛教中,7月15日,叫做“佛欢喜日”。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作为我国的祭祀及节日之一,因此有祭祀的习惯,所以每到这个节日人们都会自发的去祭祀逝者。中元节有什么其他的习俗呢?下面小编就为您介绍中元节的习俗,来告诉您民间中元节怎么过。
1、中元祭祖
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开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
同时,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进步,祭祖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了。可以将先祖的资料传到网络上,并为他建立一个纪念馆,就能随时去祭拜。与墓地祭拜不同的是,网络祭拜没有香火纸钱的污染也不会浪费祭品,而且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祭拜。关注心纪奠公众号或者点击上面的按钮完善好信息就能一键建馆。
2、烧纸
在中元节民间习俗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迷信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3、跳天灯
有的地方在中元节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1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
4、中元放河灯
放荷灯亦称放河灯,其含意是导引鬼魂进入极乐世界或及早托生转世。荷灯之样式,其上半部皆为彩纸叠成之莲花儿,下半部之载体各异,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并掏空瓤肉,中插点燃之蜡烛,于夜幕初降时放入河湖。
5、放小船
按照满族的习俗,七月十五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祖先以及庆祝一年的收获。届时,身处异乡的同胞将缅怀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愿付诸顺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托。现我国广州地区满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内书“直上长白”等语的习俗。有的地方则举行划船比赛,庆祝节日。
中元节烧纸的讲究
中元节的时候,大部分地区都有烧纸的习俗,那中元节烧纸有什么讲究呢?中元节烧纸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面为您介绍。
1、时间
首先要讲究的,是烧纸的时间,在那一天,可不是想什么时候烧纸,就可以出去烧的。白天是肯定不行的,因为白天阳气占主导地位,烧纸不合时宜,而且毫无效果;而如果太晚的话也不合适,夜越深,阴气越重,尤其是在鬼节这么敏感的时候,太晚出去烧纸很容易被邪气冲撞到。
烧纸的最佳时间,在太阳刚刚落山之后,这个时候,阳气慢慢淡去,烧纸的效果最好,而超过七点半以后,就不建议大家外出烧纸了。
2、位置
在哪里烧纸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地方关于这个的习俗不一:有些地方会在门口放一个火盆,用来烧给祖先;有些地方会选择在外面烧纸。具体的位置根据当地的习俗走就行,如果选择在外面烧纸的话,最好在路口也烧一点。
3、画圈
选定烧纸地方之后,最好把地面清理干净再烧,记得用随身携带的小木棍画一个圈,把我们烧的纸钱给圈在里面,不过这个圈不能画成实心圆,完全圈住的话反而不好,要记得留个开口,而且开口的位置要在西南方向。
4、圈内外都要烧
除了圈内烧纸钱之外,在圈外,我们最好也要烧几张纸,在传统风水中,这是安抚孤魂野鬼的最好方法,这样的话,它们不仅不会给你引来麻烦,反而会保佑你。
5、不随意乱翻
在纸钱燃烧的时候,我们一般会用小棍轻轻挑起,让纸钱充分的燃烧,不过翻动的幅度一定不能太大,不要让纸钱太散,最好烧成一个整体。
关于中元节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到了中元节我们这里有祭祀土地的习俗,祭祀土地应该怎么做呢?祭祀土地应该准备什么呢?
心纪奠答:
一、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家中供奉有土地公土地母像的,可以直接在神像前祭祀。一些地方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二、若是室外的大面积土地动土前的祭祀,可以在这块地的中央附近,或者要动工的地点进行祭祀,可以取天德土,以求平安。
三、祭祀时可以用一个小桌子,做供桌,矮桌,不可太高。最简单的神台就一对烛,一柱香(3枝),其他的供品放在供桌上。
四、供品:半生熟的三牲、果品、金衣符纸、茶三杯、酒三杯、其它随意、求财者再加上五路财神金、土地发财金。
五、在祭祀祷告中加些吉利话,以庇佑家人。香、烛、金纸、燃尽后,才可收拾桌子,剩饭菜,我们都可以吃的。
网友问:中元节又叫鬼节,“鬼”文化为什么会如此盛行呢?中元节为什么又叫鬼节呢?
心纪奠答:
中元节主要源自于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也是我国的一种民俗活动。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当时的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常寄托于神灵的保佑,能够丰收全部在于神灵的开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在这更时候“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甲骨文中“鬼”本是会意字,下面是个“人”字,上面是个可怕的脑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后来逐渐演化成人死之后所变之物。《礼记·祭义》已说得很明确:“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礼记·祭法》则进一步指出:“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那就是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终年有人祭祀,则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后无庙享祭,四处飘泊,才是鬼。我国第一部辞书《说文》中解释的“鬼,人所归为鬼”就是现在的含义。
把爱留住,把记忆留住,把生命的印记留住,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缅怀,花一分钟在心纪奠创建一个免费纪念馆,邀请亲友一起各自把逝者相片视频传到纪念馆。长久保存,随时缅怀。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