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也叫七月半,盂兰盆节等,有祭祀先祖的传统,很多地区都会过中元节,但是过节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台湾中元节的习俗和故事是怎样的?香港和台湾中元节有什么不同之处?下面心纪奠大家介绍一下,如果感兴趣的话就一起看下去吧!
台湾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有追思先人、悼念亡魂的传统,那么台湾中元节的习俗是怎样的呢?
1、放水灯
放水灯是用来通告水府幽魂(溺毙的鬼)来享用祭品。水灯分为水灯头、水灯排两种。水灯头分为圆形灯笼和纸厝(房屋状的水灯)两种。水灯排是用木材扎成木筏上面再悬放灯笼。放水灯的游行队伍以乐队为前导巡回市街一周,来到河岸,并备有三牲祭品,请僧道讼经致祭后再将水灯放入水中,相传水灯流得越快,该字姓人家当年运气愈好。基隆的中元祭放水灯活动热闹非凡,而且正朝国际观光节发展中。
2、普渡
中元节要普渡孤魂野鬼。普渡的型式分为公普和私普。私普就是以街、庄等居住单位为主的普渡,从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商议好时间轮流普渡。举行普渡的当天下午,家家户户在门口摆上丰盛的菜饭以及其它的食物等,俗称“拜门口”。每盘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公普又称为“庙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举行,俗语又叫“拜七月半”,以各村庄的寺庙为中心,由庙寺主事者来主持。
3、抢孤
在普渡的广场上搭起高丈余的台子,上面放满各式各样的供品。普渡完毕,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就蜂涌而上抢夺供品。因为没有秩序易造成伤亡,所以清朝下令停办。近年来宜兰头城再度举办此活动,仍延袭旧制,架高近四层楼的棚子,上放置十三盏食物和纯金牌。参加的队伍以每五人一组,每队各据一根柱子,待主办者一下令,选手便奋不顾身望往上攀爬。由于有游戏规则所以没有混乱的场面,是一项值得提倡的民俗体育。“抢孤”的由来:因为七月普度鬼魂群集,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所以有人发明此活动。据说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还要凶猛抢夺祭品的人时,会被吓得逃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元节的祭祀形式也逐渐发生变化,网上祭祀成为人们的新选择。网上祭祀就是为先祖在网上建立一个永不消失的纪念馆,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祭拜,也可以邀请亲友共同祭拜。更加方便、快捷、环保。如果你对网上祭祀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心纪奠公众号,随时缅怀和追忆。
台湾中元节的故事
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 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着精彩的传说故事,中元节也不例外。台湾中元节的故事是怎样的?
目莲救母的故事
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它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依法施行后其母亲果真得救。目莲就告诉佛祖,佛门弟子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祖大悦,便传言弟子,从此七月十五供盂兰盆的习俗广为流传。
香港和台湾中元节的不同之处
中元节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香港和台湾都有过中元节的传统,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香港中元节称之为盂兰盆节,是鬼门开的日子,而台湾则叫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同样都是农历七月十四(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香港人会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并且会烧街衣。各区于七月皆有举办盂兰胜会或中元建醮,离岛坪洲便是其中一个地方举办中元建醮。坪洲中元建醮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举行,一连四日,最热闹的一天为七月十五日。
关于台湾中元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台湾中元节的普渡,是怎样的习俗活动?麻烦了!感谢!!
心纪奠答:在早期的台湾社会中,孤魂野鬼被视为社会不安的源头。因此,为安抚无人祭祀的鬼,人们于每年农历七月举办融合佛、道两教的普渡仪式,以安顿这些地狱中无人祭祀的鬼。长达一个月的祭典仪式,不仅代表早期社的敬畏,也传达了台湾人民对客死异乡的孤鬼一种蕴含宗教情怀与同胞手足般的怜悯之情;十九世纪以后,普渡祭典的举行更成为台湾社会区域人际网络连结的重要媒介。
普渡之仪式主要分成:请鬼、施食、诵经、驱鬼等。请鬼,是打开鬼门,迎请阴间的孤魂野鬼来到阳间。为让众鬼顺利得由幽暗的地狱来到人间,人们在庙前竖立灯篙,上挂灯笼,上书“庆赞中元”,引导鬼。灯篙愈高,照明范围愈大,来食的孤鬼就越多,因此各庙必须衡量自己能供食的程度,以免“鬼多粥少”,造成鬼的怨怼而加祸于人间。
而除陆上竖灯篙外,水中也有放水灯之仪式,照明来自水中的溺鬼。因深恐来到阳间的众鬼不能满足口食之欲,慎重的街市如鹿港,从鬼门开后,街民分组轮流按日供食祭祀,以保平安。
“施食”是普渡中最重要的仪式,信众供奉丰盛的饭菜以饱众孤鬼口福。除食物之外,也为其准备经衣(即新衣),让其在阳间渡过短暂的舒适生活。施给众鬼的食品,因有科仪,信众认为食后会带来好运,因此有抢取贡品的“抢孤”活动,形成普渡过程中最热闹的画面。
除了施食之外,也为这些孤魂众鬼诵经,使其能超渡达于乐土。普渡的尾声是农历七月二十九的“关鬼门”,这天傍晚,人们在自家门前准备菜肴,为众孤鬼“饯别”,庙前的灯篙也要拆除,宣告普渡结束。有时寺庙生怕孤鬼留连不愿归回阴间而危害阳间之人,因此于是日深夜特请钟馗押孤,以保地方安宁。
网友问:台湾中元节普渡的方式是怎样的?详细说明一下,感谢!!
心纪奠答:而普渡的分为“公普”及“私普”两种方式。
“私普”
所谓私普,就是以街道、或村庄等居住单位为主,来进行的普渡活动,从七月初一到月底三十日,大家会共同商议,甲村是哪一天,乙村又是哪一天,按照规定的日子轮流举行普渡。
在举行普渡当天的下午,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摆上丰盛的便菜饭,俗称“拜门口”。 每盘菜上都要插一支香。细心一点的人家还会准备香烟、槟榔、胭脂等 。 祭拜完毕后,焚烧纸钱,然后撒供。据说如果供品太少,或是作的菜饭太难吃,就容易会遭到好兄弟的恶意报复。
“公普”
又称“庙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举行,俗语叫“拜七月半”, 以各村庄的寺庙为中心,主祭人为当地的富豪或寺庙的主事者。 在举行公普的前夕,要通知孤魂前来领受普渡,就得在庙前“竖灯篙”,以便进行招魂仪式。所谓“灯篙”,就是一根高几丈的木竿或竹竿,在顶端吊起“灯笼”,入夜后要点亮灯笼。
有关溺毙的鬼,则利用“放水灯”来通知。 水灯又分为水灯头、水灯排两种。 放水灯的游行队伍还会有乐队为前导,又有男女儿童装扮成鱼虾水族之类,来参加游行,而且要巡回游行市区街道一周后,才能到达河岸施放。河岸道坛上会放一张桌子,放有三牲祭品,请僧众与道士们诵经祭拜,后再将屋形的水灯放入水中。
公普的费用,由庙方负责祭典的当事人“炉主”派人按户募捐,俗称“捐题缘金”,捐钱的人家就在门口吊起一盏灯笼,上面书写“庆赞中元”字样。
还有一种“看牲”的活动,其目的只在观赏而矣,是以鸡鸭鱼肉及面粉捏塑成飞禽走兽乃至历史人物的花样,置于孤棚之上。另外请僧众与道士们来“化食”,借着念经咒把再这些供品增加好几倍。有些还得搭建戏台,演歌仔戏等给好兄弟看。而民间有许多富人也会于此日宴请亲友,热闹非凡。
当普渡仪式结束后,寺庙还得请道士、法师或戏班中人来“跳钟馗”。借着钟馗的法刀来赶走滞留在当地的孤魂野鬼。 跳钟馗时,一般民众怕被煞气冲到,都不敢在现场逗留,跳钟馗以后,庙普就算圆满达成。
而佛教戒杀生,所以盂兰盆会的供品多采用素食为主,不像民间祭拜都用大鱼大肉。 虽然如此,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要普渡鬼界众生,广施甘露。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