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此时,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正是一个踏春出游的好时节。
“春分”的分是一半的意思,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当太阳到达黄经0度,昼夜长短平均,春季九十日平分,故称“春分”。在古代,春分还有很多美好的别称,如“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等。
在这明媚的春季,千花百卉争先盛放,杨柳青青、莺飞草长、一派大好春光。人们亲近自然,将春分分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已是“燕来还识旧巢泥”。“二候雷乃发声”,雷为振,为阳气之声,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三候始电”,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一候、二候、三候明确区分了节气的气象变化,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节气的规律,至今仍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节气是物候变化、是时令顺序的标志,有着重要的文化表达,蕴含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传统上,中国有春秋二祭的习俗,在春天季节,万物萌动之时,人们也会用隆重的仪式祭祀,祭拜祖先,希望在新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
在山东、浙江、贵州以及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分这天,人们开始祭祀祖先,扫墓前,要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为什么要祭祀祖先?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开始新一年的耕作,对新一年给予了厚望。面对先人的墓碑,人们关心着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其实,这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而是道德信,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也是对过去的缅怀和致敬,对未来继续奋斗的动力,所以,在崇拜“新”与“未来”的今天,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这种简单的祭祀仪式也是十分珍贵的。
柳岸斜风,漫天杏花纷飞,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与友人们同堂宴饮,但远处落花缤纷,土屋下藤蔓爬满了篱笆,不禁思绪悠悠,想起了翠柏森森处的墓草荒丘。岁月轮回风吹雨打,但水流千里,皆出一源,别忘了在这美好的春日,缅怀逝世的先人,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敬意。又是一年春分时节,“心纪奠”特别推出了忆祖思情活动,让远在异乡的游子也能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
春分至,万物生,愿你春风得意,愿你奋勇向前,不负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