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除夕的禁忌与讲究、除夕的风俗、除夕的由来、除夕的意义以及关于除夕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心纪奠这篇除夕的禁忌与讲究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有关除夕的知识。
除夕的禁忌与讲究
人们为欢度除夕佳节做了很多准备,而这一天也有许多禁忌与讲究是要注意的。你知道有哪些除夕的禁忌与讲究呢?
一、旧账不跨年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每年从进入到腊月开始,人们便会对向自己借钱的人讨要账款。我们常说“借钱容易还钱难”,每次将钱借出去后,讨要起来都会特别的难,不过很多借钱的人会在除夕夜前将欠款还清,这和民间有“旧账不跨年”的说法有关系。之所以旧账不能跨年,因为除夕是全年的最后一天,第二年便是新一年的开始,人们认为,如果旧账从旧的一年跨到新的一年,是一个很不吉利的征兆,预示着第二年没有财运,所以大多数人会在除夕前夕就将欠款还清。
二、除夕不关灯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除夕夜守岁的风俗习惯,在除夕夜这一天,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通宵守夜等待新一年的到来。在过去还没有电灯时,人们在守岁时会点燃篝火,并且保证篝火一直处于旺盛燃烧状态,整晚都不要灭掉,意思是新一年的财富会像篝火一样旺盛。如今人们在守岁时已经不再整夜燃烧篝火,而是保证家中的灯在整个晚上时不要熄灭。
三、吃鱼留头尾
在做年夜饭时,很多家庭都会做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在吃年夜饭时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将鱼吃得干干净净,而是要留下鱼头和鱼尾,这样便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不仅会有足够的衣服和食物,还会有剩余。
四、福字不倒贴
很多人在除夕贴福字时会特意将福字倒贴,预示着“福到了”,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的福字都能倒贴,比如在大门上贴福字时一定不能倒贴,因为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如果将福字倒贴的话,福气就没办法到家中来,所以大门口的福字不能倒贴。
五、不倒脏污垃圾
很多家庭在年关将近时,会将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但是从除夕的中午开始,家中就不能再打扫卫生,更不能将家中的脏水、垃圾扔出去。听农村的老人说,从除夕的中午开始,就已经开始过年,神灵们也会到家家户户中去,如果此时再倒脏水、扔垃圾,很有可能会扔到神灵的身上,从而引发神灵的不满,便会降祸于人。
六、不打碎东西
在除夕这一天我们在做事情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将东西打碎,因为如果将东西打碎有“破运”的说法。如果不小心将东西打碎的话,一定不要将碎掉的东西扔掉,而是要用纸包起来,并嘴里念叨“岁岁平安”,等到初五扔穷的时候再将碎掉的东西扔掉。
除夕的风俗
眨眼间就快要到除夕了,在你们家乡有哪些风俗呢?下面为大家介绍除夕的风俗。
一、年夜饭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我国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在除夕晚上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年夜饭在古代人中的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既享受佳肴美食,也享受那份快乐祥和的气氛。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二、祭祖
古时,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礼俗很盛。各地礼俗不同,祭祖形式各异,而大多是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点上香烛,倒上美酒,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山西吕梁山区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他们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祭祖是除夕的风俗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祭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疫情的影响和相关的环保措施的号召下,网上祭奠已成为最好的选择。网上祭奠就是为了方便那些不能亲自去祭奠的人或是那些在远方的游子,让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祭奠,表达思念敬缅之情。那么除夕如何网上祭奠呢?
以心纪奠祭拜祈福公益平台为例:
1、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建立纪念馆。
2、填写逝者资料信息,可以邀请微信好友,一同书写生平事迹,上传照片。
3、进入纪念馆后,选择祭品,如冥币、香箔等,即可祭拜祈福。
三、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的说法。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王安石《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但燃放爆竹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所以现在全国已多个地方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我们要遵守当地禁放、限放管理规定,文明过年。
四、守岁
守岁,俗称“熬年”。守岁的习俗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人欢聚一堂,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说说笑笑,叙旧话新,温馨无比,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晚苹果是少不了的,寓意“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上一盆饭,叫“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有黄有白,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这叫“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五、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那你知道除夕的由来是什么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述除夕的由来。
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古籍中有讲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意义
在除夕团圆的时刻,我们仿佛卸下了生活中的疲惫,尽享天伦之乐。下面就为大家阐述除夕的意义。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时机。
在除夕这天全家团圆、祭祀祖先以及除旧布新。除夕属于传统的一个祭祖大节,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都存在着很特殊的意义,并且还是年尾很重要的一天。不管游子漂泊去再远的地方,还是要及时赶回到家中跟家人在一起团聚。就在除夕当天时间,每户人家都会放烟花和爆竹,用这些方式去迎接全新的一年。
关于除夕的问题解答:
网友问:除夕的来历是什么,传说中除夕最早是干吗的?除夕的历史和传说和相关的知识有谁知道?
心纪奠答: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动物,非常厉害,人们把它叫做“年”。“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现一次。“年”这东西一出来,就会危害人类,给人来造成很大的灾难。
“年”在晚上出来活动,因此人们到时都熄灭灯火,整夜不眠,躲避灾害。后来发现穿红衣,燃炮竹发出的声响,可以把“年”赶跑。于是,每到年末时,觉着“年”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避邪,祈求来年好运。所以过年大放鞭炮习俗,流传到今天。
网友问:"除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春节前一天叫"除夕",你知道有什么说法吗?
心纪奠答: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免费建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