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冬至作为我国的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季最重要的节气,冬至的时候冬天已经过半,但严寒尚未降临。那冬至有什么保暖的方法呢?冬至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冬至相关内容。
冬至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冬至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关于这天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南北方的习俗也各不相同。下面为您介绍冬至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1、享祀先祖
早在东汉时期,崔寔《四民月令》中就已经有了关于冬至祭祀的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因此冬至有祭祖的习俗。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祭祖的方式也更加多样了起来,方式不同,但是只要心意不变就是对于先祖最好的祭奠。网上祭奠就是近年来新兴的祭奠形式之一,可以关注心纪奠公众号或者点击本页面的免费建馆,来为先祖建立一个不会消失的纪念馆。
2、吃汤圆
南方地区过冬至的习俗是吃汤圆,这个习俗据说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汤圆做好之后,首先要给先祖盛上一碗,来表达孝敬。之后才是心安理得的庆祝节日的氛围,这种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3、吃饺子
冬至的时候北方地区最常见的习俗是吃饺子,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季节里,吃上一碗热馄饨或者热饺子,就是一大快事。
4、九九晓寒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冬至有什么保暖的方法
就我国而言,冬至不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最冷的时候应是“三九”“四九”天。因此冬至的时候更加需要保暖,下面为您介绍冬至有什么保暖的方法。
1、适当的添加衣服,御寒。
适当的添加衣服,御寒,到了初冬的时候就该准备好之后需要的羽绒服、棉靴等御寒的物品。
2、保护手部,戴暖和的手套。
保护手部,戴暖和的手套。平时还要注意擦一些防止皴裂的油脂性护肤品。保暖的裤子,特别是上年纪的老人,特别容易腿脚冷,腿不好了,行动就不方便了,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双腿,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的保暖更加不得忽视,尤其是在冰雪的冬季。记得出门穿暖和的鞋。
冬至祭奠先祖
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去祭奠先祖,因此冬至的时候祭祖是最重要的。下面为您介绍冬至祭奠先祖相关内容。
冬至上坟,辈分需要讲究,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以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方可离开。
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扫墓时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论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一身麻烦回家。
关于冬至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心纪奠答: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网友问:我国古代对于冬至这个习俗是怎么看待的呢?古人是怎么看待冬至的呢?
心纪奠答: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照片会泛黄,手机会坏会丢失,头脑中的记忆会日渐模糊,为逝去亲人在心纪奠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敬畏。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