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那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传统的节日是怎么产生的呢?有关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有哪些呢?下面为您介绍。
有关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
古代的时候对于传统的节日非常重视,在唐宋等朝代就有不少诗人描写过节日的盛景,那有关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有哪些呢?下面为您介绍。
1、《元日》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清明》
【作者】杜牧【朝代】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清明》
【作者】王禹偁【朝代】宋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朝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鹊桥仙·纤云弄巧》
【作者】秦观【朝代】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传统节日的由来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多种多样,同时也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为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1、春节
我国传统的春节狭义上讲节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则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
在我国,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当然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主。
2、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期在我国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如今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3、清明节
清明节的时间在公历4月5号前后,而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4、端午节
端午节的时间在我国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非常受重视,是许多人一年之中最向往的节日。春节到来的时候,奔波忙碌一年的人们就可以合家团聚了。下面为您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
1、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年夜饭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义。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4、饺子年糕
饺子在古代是难得的美食,尤其是肉食,因此新年第一天吃饺子,也意味着来年能获得更多的食物。在中国北方,最流行在新年吃的食品是饺子,饺子又名“交子”,交子时就是象征着新的一年的来到。所以,人们在子时就开始煮水饺,让水饺成为新年的第一顿饭。年糕,谐音年年高,包含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
5、祭奠先祖
在我国传统的祭祖习俗也很受重视,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拜访亲朋好友。祭祖的时间多在除夕年夜饭之后,人们会把给先祖的祭品一同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祭奠先祖的方式也发展出了很多新花样。许多人都选择在网上为先祖建立一个纪念馆,这样就能随时随地祭奠,不用受时间空间限制,还能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只要关注心纪奠公众号或者点击页面上方的免费建馆,就能立刻为先祖建立一个不会消失的纪念馆。
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传统的祭灶是怎么来的呢?关于祭灶有什么传说呢?
心纪奠答:
祭灶节,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祭灶的传统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俗称为“送神”,琉球语称为“御愿解”。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
这天或提前,家家户户都跑到街头买回用玉米或小米专制的“祭灶糖”,于晚上敬献祭灶,意为糊灶王爷嘴,免得上天瞎汇报。同时燃鞭放炮送灶神。祭灶用罢的祭灶糖,一般都与炒玉茭搅在一起握成团子,分发给家里的小孩或大人吃。按传统观念,祭灶日为新年的前奏。
网友问: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腊八节有什么记载呢?
心纪奠答:
腊八节,俗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祭的对象,则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