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重阳节这一天,不少人都会选择出门游玩,那么重阳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重阳节的内涵意义是什么?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下面心纪奠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果感兴趣的话就一起看下去吧。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
重阳节是属于秋天里的节日,重阳之时,人们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那么重阳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登高
重阳节已入秋,天高气爽,人们心情舒畅闲适,加上果实成熟,黄菊乍开,红叶刚刚点缀,行吟载酒,最适宜登高眺望。在重阳节出行,最是饶有兴味,故而民间也有种种美称。如《风土记》重阳节的习俗载:“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菊花会。”江苏东台重阳节的习俗,称之为落帽会,浙江青田重阳节的习俗称之为九月九会。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每逢重阳节来临,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们因为工作繁忙、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回家和家人一起祭祖,在实在不便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网上祭祀,那么如何网上祭祀?
以心纪奠祭拜祈福公益平台为例
1、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建立纪念馆。
2、填写逝者资料信息,可以邀请微信好友,一同书写生平事迹,上传照片。
3、进入纪念馆后,选择祭品,如冥币、香箔等,即可祭拜祈福。
赏菊
重阳节赏菊,是重阳节的习俗,堪称国人一大雅兴。菊花凌霜不枯,傲雪而开,其千姿百态的艳容,傲然挺立的气质,使人倾慕,堪称国花。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日‘万龄菊’;粉红色日‘桃花菊’;白而檀心日‘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日‘金铃菊’,纯而大者日‘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文中描述的是北宋时代,开封“九月重阳,都下赏菊”的品种和情景。可以推想,宋代以后,历代的菊展品种一定会更加繁复,菊花大会一定会更加热闹。
插茱萸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早在唐代就已盛行。关于插茱萸,佩茱萸囊的作用普遍解释是辟恶气、御初寒。《风土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以此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唐代郭震《秋歌》卷二也说:“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大多为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形如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现代重阳糕,没有固定样式。
射箭
从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在重阳节当天,帝王官僚们除了登高作诗,举行宴会欢乐外,还有了射箭、纵马、围猎等活动。像陈后主就是沉迷于声色之外,还喜爱走马射箭,亡国时还要再猎一圈。到了唐代,重阳射箭围猎活动依然盛行。
放风筝
风筝也叫"鹞",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闽南语中有一句话:"九月九,风吹满天啸",就是形容重阳以后,风筝满天飞的情形。
敬老活动
由于“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含意,因此有令人长寿的说法。重阳节因此又发展为“敬老节”,有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贵长命的意义。
重阳节的内涵意义
重阳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的,那么重阳节的内涵意义是什么?
在《易经》中,九月九日,表示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称为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节,还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好的节日,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略。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随着不断的发展和演变,重阳节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节日文化,那么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落退;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家居的火神)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关于重阳节习俗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重阳节有登高的传统习俗,重阳节也是登高节吗?
心纪奠答: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可见重阳节的活动与登高是密不可分的。古人认为重九有灾,登高可以避祸免灾。重九有灾的说法与玄理有关。古人认为九是数之极,到了尽头自然要归一了。在卦卜数术中,九是代表由盈转亏、由盛转衰的不吉利数字,九九更是大大不吉利,必有灾祸降临,因此最好登高避灾。
网友问:重阳节吃重阳糕有什么寓意?能简单说明一下吗?感谢!!
心纪奠答:一种是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二是“登高”之意,以“吃糕”代替“登高”;三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四是祝福之意,“重阳吃糕,百事俱高”。
照片会泛黄,手机会坏会丢失,头脑中的记忆会日渐模糊,为逝去亲人在心纪奠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敬畏。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