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古诗词,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的习俗都起源于这个节日。由于重阳节由来已久,因此在民间很受重视。重阳节在唐朝时被立为官方节日,所以有许多关于重阳节古诗词流传下来。那重阳节的习俗有什么呢?重阳节古诗词有哪些呢?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相关内容。
重阳节的诗词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受民间的重视,从唐朝的时候就被定为了官方节日,因此有很多诗句和重阳节相关。那关于重阳节的诗词有哪些呢?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古诗。
1、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3、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4、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5、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6、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7、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8、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9、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0、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重阳节的习俗
虽然世人对重阳节已经有了新的解释,但是庆祝重阳节的一些传统活动仍然被世人所接受,并流传下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登高远眺、出游赏景、遍插茱萸、观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习俗。
1.登高远眺
重阳节的时候不仅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而且此时秋高气爽,最是适合登高远望。 自古代起,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篇也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2.出游赏景野餐
人们登高并非单纯的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花绿草,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登高之风颇盛,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别有一番趣味。
3.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早在唐代就已经很盛行了,人们或将茱萸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佩戴茱萸的大多为妇女或儿童,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阳节人们还喜欢头戴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历代盛行。宋代,人们会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互赠送佩带。到了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4.赏菊饮酒
重阳节的时候是是菊花开放的最佳时间,也是赏菊的好时候,在花团锦簇的菊花从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一份宁静,现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们纷纷效仿晋代世人陶渊明,隐世与菊为伴,而赏菊习俗也是从此刻流传于世。而菊花酒在古代则被看作是重阳必饮、去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陶渊明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为了重阳节的一种风俗习惯。
5.吃重阳糕
在重阳节众多的食品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重阳糕。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形上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根据心意随意变换,宽泛来说,各地吃的松软糕类都可以称之为重阳糕。
6.重阳节祭奠
重阳节是我国的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因此祭奠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有很多人在这天会去祖先的灵位前或者陵墓前祭拜。家人共享团圆之乐的时候,也给逝者上一炷香,或者献一束花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祭祖也衍生出了新的方式。可以在网上为祖先建立一个纪念馆随时随地祭拜,既能表达心意也能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或者点击上面的免费建馆,就可以立刻建立一个不会消失的纪念馆。
重阳节送什么
重阳节除了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之外,也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敬老节之一,是祈祷长寿的节日。因此重阳节有孝敬老人、爱护老人的内涵,那重阳节送什么比较好呢?
1、菊花——重阳节花。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时节,各地公园都会组织大型菊展,园艺家将菊花扎成动物或者人物造型,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姑娘们将菊花佩戴在头上,当作花簪,既装扮了自己,也有祈求健康平安之意。
2、茱萸——重阳节植物。茱萸是一种气味辛辣的药用植物,有除虫的作用,又称越椒、艾子。重阳节人们将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者做成香囊随身携带,认为可以祛除瘟疫。同时也将它放置在衣物中,以防止衣物霉变。
3、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糕。重阳糕从一层到九层不等,每层中间夹青果、核桃仁、梨脯、梅干、杏脯、蜜枣之类的干果,做好的糕上往往黏有香菜叶,以为标志。除了家庭食用,还可馈送亲友。
4.菊花酒——重阳节酒。古代的菊花酒,须在前一年重阳节酿造,下一年重阳节饮用。制法是,将采下的初开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经过发酵处理,放至来年过节时饮用。
关于重阳节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九月九重阳,关于吃糕有没有什么典故或者传说呢?有什么吃糕的历史吗?
心纪奠答:
关于吃糕的历史:
汉代:据《西京杂记》载,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
关于吃糕的传说:
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网友问:重阳节登高习俗有什么寓意?古代为什么要登高呢?
心纪奠答:
古代人们的很多食物大都来自采集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等,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如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开封当京官时,年年重阳就都去驸马王诜家聚会,因为王诜在城郊建了别墅,不仅广种菊花,还有高台重楼,最适合饮酒赏菊,登高望远。
宋朝博物学家方勺给出过解释:“九九极阳,阳极转阴,登高为调阴转阳也。”意思是说,九是阳数,九月九是阳上加阳,阳到极点又成了阴,为了让阴阳调和,百病不生,到了这天就要爬到高处。因此,九九重阳节登高不仅有其文化传统,还具备符合如今的旅游潮流。
真正的离开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给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