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寒衣节是哪一天,对于祖先的敬重之情,自古就已经存在,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孝道的民族,那么在寒衣节到来之际,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进行祭祖活动呢?寒衣节的节日时间是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寒衣节相关内容。
2021寒衣节是哪一天
寒衣节作为我国的著名的传统祭奠节日之一,关于它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那2021寒衣节是哪一天呢?寒衣节的由来有什么传说呢?下面为您介绍。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就是我国传统的寒衣节了,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是商人的促销伎俩。有民间传说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当时蔡伦的大嫂为了卖出去纸,故意扮鬼吓人,后来人们就纷纷到蔡伦家买纸,但这一说法并不可靠。其实寒衣节各地有包饺子的风俗,包饺子也是寒衣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一般流传于洛阳地区,但如今饺子似乎在各种节日中都会吃,非常的流行。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寒衣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寒衣节是一个祭奠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肯定也有很多的传统美食可以享用。那寒衣节的时候吃什么传统食物呢?下面为您介绍。
1、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2、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3、逆糍
在惠州传统的风俗中,“十月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传统的祭牛节。在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种叫“逆糍”的传统食品。惠州人认为,牛为人类辛勤劳动了一年,要慰劳慰劳牛。
4、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
寒衣节的注意事项
寒衣节作为我国传统的祭奠节日之一,自然有很多的讲究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寒衣节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面为您介绍。
第一,不要在非特定场合和时间焚烧寒衣和冥币,以免招来幽灵。
第二,在外地祭祀者,焚烧寒衣和冥币前,需要填写送钱表文(可以在售卖冥币的店中或网上购买,也可以用黄纸自己毛笔书写),并用火棍在焚烧的寒衣和冥币周围划圈,以使自己的先人能够拿到。
第三,焚烧寒衣和冥币一定要完全烧化,以免逝者拿到的寒衣和冥币残缺不全。
第四,祭祀完毕不要再回头去看,赶紧回家;当晚单独外出,尤其是在荒郊野外,不可回头,有什么声响更不可理会,可以小声诵读六字大明咒。
第五,不要踩踏祭品,以及寒衣和冥币的纸灰,以免招致不详。
关于寒衣节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剪寒衣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剪寒衣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心纪奠答:
1、祭奠逝者的衣服,一般用亮光纸做,尺寸没有说法,颜色不限,都可以。
2、制作寒衣,不准不加棉花。做寒衣时,外用兰纸和内用白纸,当中薄薄的一层棉花用胶水糊上即可,做冬衣上下一套和鞋子一双。
网友问:我们这边有寒衣节烧纸的习俗,关于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吗?
心纪奠答:
1、三年不烧寒衣纸。安照中国民族传统习惯,去世人去世后第一次、去烧寒衣纸必须是单年,且先复土立碑。每个地区的习俗不一样,可以烧纸,有些只是头三年清明不让填土,没有寒衣节不烧纸的习俗。
2、烧纸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3、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4、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不可拖后。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踢里踏拉的,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
失去方知珍贵,趁记忆清晰,照片还在,赶紧给逝去亲人在心纪奠创建一个网上免费纪念馆,把这些珍贵的资料保存起来,否则丢失就再也没有了。把生命故事和生命印记传承传递下去,才是对逝者最大尊重和缅怀。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