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作为一种信仰活动,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很多地区,寺、庙、祠、观都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那么中国祭祀文化的起源是怎样的?祭祀的场所和祭祀的供品又是怎样的?下面心纪奠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果感兴趣的话就一起看下去吧。
中国祭祀文化的起源
祭祀就是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那么中国祭祀文化的起源是怎样的?
在古代的中国,祭祀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其中以自然崇拜为主,自然崇拜又称图腾崇拜,当时的先民生活在生产工具十分匮乏的生活环境之下,他们羡慕天空上自由飞翔的鸟,于是就有了以鸟为图腾的自然崇拜,他们惧怕水的力量,羡慕鱼可以在水中自由穿梭,于是就有了以鱼为部落标志的自然崇拜。有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就有了祭祀的产生,为了祈求上天保佑,先民们开始有了一系列的祭祀的活动,
我们的原始祖先自农耕时代起,就开始了驯养动物,猪是先民驯服的第一种动物,在祭祀中把猪当做贡品,猪也是当时数量最多的家畜,所以最初的祭祀就以猪作为贡品。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除了戏剧之外,舞蹈和音乐也源于祭祀,先民在祭祀时会将曾经狩猎,耕种,获得丰收的喜悦,这些日常的生产活动加以动作化和艺术修饰编成舞蹈,包括图腾崇拜时对于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舞蹈时他们也会将这些飞鸟鱼虫的动物形象加入到祭祀的歌舞中,表示对自然的敬畏。与此同时在祭祀活动中,他们不光手舞足蹈还会吟唱一些带有节奏和韵律的调子,这些歌舞活动合在一起就产生最开始的祭祀艺术。
祭祀的场所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也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祭祀的场所也是有规范的。那么,祭祀的场所有哪些?
平地
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祭祀场所。古人认为,最重要的祭祀,祭祀场所反而最质朴,往往不用封土作坛,只把一块平地扫除干净即可祭祀,古人称之为“墠”。《礼记·礼器》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礼记·祭法》说:“除地为墠”。
坛
《礼记·祭法》注:“封土为坛”,即用土石堆砌成一个高出地面的祭坛。因祭祀对象不同,坛有不同的形状。祭天用圆坛,古称“圆丘”;祭地用方坛,古称“方丘”。坛的高度和宽度因时间、地点、等级而不相同。坛和墠通常位于城郊,偶尔也有设于山上的。秦汉封禅礼,就是在泰山顶封土为坛以祭天,叫“封”;又在梁父山扫地为墠以祭地,叫“禅”;合称为“封禅”。
平坑
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平坑作祭坛,古人称“坎”。《礼记·祭法》说:“掘地为坎”。《礼记·祭义》称:“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坛与坎是相对的,坛高起为阳,坎下陷为阴。
宫庙
在坛或墠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宫庙最初只是为人神而建造的,后来许多神灵有了庙,如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等。但社坛上不得盖房,否则被视为“丧国之社”。
坟墓
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到坟墓祭祀离祖先最近,祖先神听得最清楚。《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出外游说时,“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返其国不哭,展墓而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祭祀观念的转变,除了传统的祭祀方式外,还有网上祭祀。是通过在网上为先祖建立纪念馆,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思念。不仅有丰富的祭品,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如果你对网上祭祀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心纪奠公众号,随时缅怀和追忆。
祭祀的供品
祭祀需要献上祭品,拿出最好的东西来祭献,祭祀的供品多种多样,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献食
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会发现,表示“祭祀”的字多与饮食有关。
在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为最。在原始采集和狩猎时代,肉食是人们拼着性命猎来的。当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时,肉食仍极为宝贵。孟子构想的理想生活,就以70岁能吃上肉为重要标准,弟子拜师的礼物也不过是两束肉干,可见肉食的难得。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
玉帛
神讲究衣着饰物,祭品中少不了玉帛。《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墨子·尚同》云:“其事鬼神也,圭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玉帛包括各种玉制礼器和皮帛,这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祀手段,玉在祭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周礼》里有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之说!!玉是贵族佩带的宝物。在缺少金银饰品的古代,玉是十分名贵的。佩玉,成为贵族特有的标志,在汉代有君子玉不去身之说,有用玉作符节、印信,十分贵重。玉的礼仪制度在这时候空前发展!人们把玉视为美好的代名词,连想象中天神的居处也称为玉台。帛,是丝织物的总称,是贵族用于御寒蔽体的生活资料。古代普通人仅能以葛麻为衣,《左传》记述的卫文公也不过以帛作冠,帛在古代是极为珍贵的。正因为玉帛的稀罕与贵重,古人祭祀时以玉帛为祭品。
用人
人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书称“用人”,后世称“人祭”。人祭,不仅在原始宗教中有过,而且在往后发展阶段的宗教中也有过,这是宗教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人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的价值不能体现。战争中的俘虏,女性可以供人玩弄,儿童可能被收养入族,而成年男子都被杀祭神灵。
人做为祭品的另一现象是为男神提供美女。当青铜时代的厮杀开始后,妇女由于体力上的缺欠,失去了母系氏族时期的尊位,渐次沦为男性的奴隶,其生产、生殖能力也被贬到次要地位。相反,女性的美迎合男性统治者的需要被片面强调起来,面目姣好的女奴成为色欲的牺牲品。为了满足想象中的神灵贪恋女色的欲望,产生了以美女为祭品的习俗。不论杀死、活埋、淹死,都是以美色娱神的表现。名义上是让她们的灵魂去做神灵的妻妾,实际上是供神灵玩弄。古籍载,秦灵公时曾经用公主妻河,而战国时魏国邺地“河伯娶亲”的闹剧更是有力的证明。
人祭中还有以童男童女祭神灵的现象。以童年人体作祭品,一是由于童体肉嫩,二是基于神仙喜欢儿童,儿童天真无邪,纯洁无瑕,这正与仙家凌空御风、长生不老的追求相关联。
用血
血,是一种特殊的祭品。古人相信,血是有灵魂的,血能维持人或动物的生命,一旦失血,就意味着受伤甚至于死亡,好像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关于祭祀文化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祭祀是很严肃的,有什么禁忌需要注意一下?麻烦了,感谢!!
心纪奠答:
1.在院内东南树索罗杆,不得污秽,不许在神杆下拴马和喂家禽。
2.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得食肉动荤,不参加吊丧,不到有病人家问病,不得淫邪玩乐,总之一切不吉利肮脏的事都不得参预。
3.祭祀日子还有十二禁忌:一忌意不诚笃,一忌仪度错乱,一忌器物不洁,一忌生气口角,一忌衣冠不整,一忌闲谈外事,一忌喜笑无度,一忌长幼无序,一忌投犬顿器,一忌刀勺声响,一忌内祭未毕,不洁出屋,一忌外祭未毕,不洁入屋。
4.宗教禁忌:佛教、道教禁止肉食祭祀和杀生祭祀。
网友问:现在科技发达,还是会举行很多祭祀活动,祭祀到底有什么意义?
心纪奠答:
1、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表现源远流长,寄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全发自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
2、重视祭祀祖先,是中国礼仪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
3、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
4、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