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起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着登高祈福、佩插茱萸、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同样是我国的四大祭祀节日之一。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民俗文化,重阳节的来历起源等重阳节相关知识。
重阳节的来历起源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名“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也有的地方叫“祝寿节”,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来历起源。
重阳节起源很早,在漫长的传续过程中,重阳节逐渐成为深具中国民俗文化特征的重要节日之一。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两千多年来,对生命归宿的追求作为重阳节深层结构中的基本内涵没有发生改变,人们熟悉的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等词句,就高度概括了这一节日所蕴涵的丰富的时空观和生命感。
在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还融合了敬老养老的儒家理想与孝道伦理,也融合了道教养生贵生、驱邪求寿的世俗理念,逐渐由最初的天伦祈祀型国家大礼转变为人伦娱乐型的民间佳节,成为一个世俗化的全民传统节日。如今,在全球化老龄工作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成为我国老龄工作的一个集中点,转变为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重要的社会性节日,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阳节的风俗
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来历起源之重阳节的风俗。
1、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是是菊花开放的最佳时间,也是赏菊的好时候,在花团锦簇的菊花从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一份宁静,现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们纷纷效仿晋代世人陶渊明,隐世与菊为伴,而赏菊习俗也是从此刻流传于世。
2、登高
重阳节的时候不仅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而且此时秋高气爽,最是适合登高远望。 自古代起,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篇也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3、饮菊花酒
重阳节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从古代起我国就有赏菊花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 菊花的食用价值很高,不少人还会将菊花酿进酒里,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酒,重阳节的时候用自制的菊花酒来招待客人,也是别具一番风味。
4、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形上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根据心意随意变换,宽泛来说,各地吃的松软糕类都可以称之为重阳糕。 1、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2、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用纸做的红旗,并点上蜡烛,意寓着红红火火,热闹喜庆之意。
5、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6、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7、祭祖
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习俗,每逢佳节都会祭拜祖先,表达敬意。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流行,祭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鲜花祭祀、网络祭祀也越来越流行。网络祭祀就是在网上为祖先创立一个纪念馆,把亲人的照片传到网上,让他的音容笑貌在网上拥有一席之地。点击下面的图片,或者关注心纪奠公众号就能为祖先创立一个不会消失的纪念馆。
重阳节出游注意事项
重阳节也是我国著名的老人节,这一天很多家庭都喜欢带上老人玩,也有很多老人喜欢结伴出去游玩,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出游注意事项。
一、结伴而行,互相照顾。
二、出发前应检查身体。老年人出游前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高血压、冠心病、癫痫等慢性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出游,更不能对旅行社隐瞒病史;出游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带齐药物,并事先告知领队和团友,以防不测。
三、保证住处舒适安静。为保证每天6至8小时睡眠,住宿条件不求豪华,但求舒适安静,选2至3人间。不要图省钱住潮湿、阴暗、拥挤的房间,以免影响睡眠,体力不支,诱发疾病。应选择安全,卫生的酒店住宿,推荐经济型连锁酒店。
四、注意饮食合理和卫生。旅游时体力消耗较大,要带足食品,要选易带、营养丰富、新鲜卫生的清淡食品,并多吃水果,防止便秘。旅游时免不了在外面用餐,注意不要吃生冷食品和不洁的食品。
五、谨慎购物避免上当。老年人出行得特别留意旅行中可能出现的购物陷阱,在旅游购物点购买土产、药材等的时候要小心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价格陷阱。
关于重阳节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过重阳节重阳节有什么益处吗?传统节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心纪奠答:
1.人生的精神补偿
在人类还无法完全认识与控制大自然以前,祭祀所体现的无疑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在人们心目中,人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冥冥阴间的鬼魂手中。人们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往往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倍觉人生短暂,朝不保夕,灾难重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并由此引发对未来世界的神秘感。
2.寄往天国的祝福
葬后三天进行"关三",丧家要提着酒菜等祭品,奠祭死者。以后每逢年节,生忌日也都要以丰厚的祭品祭祀死者。人们不厌其烦地祭祀,主要还是一种对死去亲人的怀念心情的表现,是一份寄往阴间的对死去的亲人的祝福。
3.社会秩序的管理功能
最初人类对自然神的祭祀,目的就是企望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因为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强大的自然力束手无策,总觉得人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天地鬼神手中,人们想通过丰厚的祭品,虔诚的祭祀来娱神娱鬼,使之不要加害于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对祭祀加以利用,并给祭祀仪礼以种种规定,强调祭祀礼仪对人民大众的管理功能。
网友问:重阳节来历有什么说法吗?重阳节的来历的故事是什么呢?
心纪奠答: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中来讲,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登高以避邪气。民间传说中的重阳节登高避邪一说,与梁朝吴均编写的《续齐谐记》一书有关。该书中记载了汝南桓景有关。
桓景四处寻师访道 ,在山上遇到一位神通广大的仙人。随后,桓景拜人为师,废寝忘食的勤学苦练,学成了一身神通的本领。有一天,师父告诉桓景:农历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的家中有灾祸 ,赶紧回去,让家人插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然后,与家人带着菊花酒到山峰中登高,到山上畅饮。
桓景按照这个人的说法去做了,傍晚时分,他们从山下回到家中发现,家里的牛羊狗等家畜全部暴毙身亡了。桓景用所学的武艺,用师父赐给他的茱萸叶、菊花酒和降妖剑术,成功将瘟魔刺死。于是九月九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流传至今。
把爱留住,把记忆留住,把生命的印记留住,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缅怀,花一分钟在心纪奠创建一个免费纪念馆,邀请亲友一起各自把逝者相片视频传到纪念馆。长久保存,随时缅怀。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