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现在的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大家都会在这一天与家里的老人团聚,为老人庆祝一起过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那么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呢,今天就来详细的说明白一点。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登高节、重九节等,是一个纪念先人以及扫墓的,有着丰富多彩习俗的节日。下面为您介绍重阳的主要风俗是什么。
1.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是是菊花开放的最佳时间,也是赏菊的好时候,在花团锦簇的菊花从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一份宁静,现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们纷纷效仿晋代世人陶渊明,隐世与菊为伴,而赏菊习俗也是从此刻流传于世。
2.登高
重阳节的时候不仅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而且此时秋高气爽,最是适合登高远望。 自古代起,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篇也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3.插茱萸
茱萸味浓,有驱虫的作用,古人认为在重阳节的时候插茱萸能够祛除疾病、庇护身体。 很多人会在重阳节这天登高、采来茱萸,将茱萸插在门前,或者经过简单的加工,做作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4.喝菊花酒
重阳节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从古代起我国就有赏菊花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 菊花的食用价值很高,不少人还会将菊花酿进酒里,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酒,重阳节的时候用自制的菊花酒来招待客人,也是别具一番风味。
5.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形上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根据心意随意变换,宽泛来说,各地吃的松软糕类都可以称之为重阳糕。 1、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2、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用纸做的红旗,并点上蜡烛,意寓着红红火火,热闹喜庆之意。
6.祭祖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祈求神灵降福,并推行敬老活动,传承孝道文化。重阳节之时,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祭祖活动。不过,这些祭祖活动也会因地域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式。祭祖活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延续出了很多的样式,如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网络祭祀指的是在网上为亲人建立一个纪念馆,将他的照片传到网上,就能随时随地缅怀和追忆。可以给逝去的先人上一炷香或者献一束花来表达自己的思念。
重阳节由来的传说
我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来历和历史,那些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背后深藏着的是一段段或唯美浪漫或传奇神秘的故事。下面为您介绍关于重阳节由来的传说
传说曾经有一个叫阿牛的农夫,在他七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伤心过度哭烂眼睛,为了治好母亲的眼睛,阿牛边做给财主做边开荒种地,有一天晚上,阿牛梦到有个姑娘和他说,在运河往西十里的地方有个天花荡,九月初九的时候荡中有一株白色菊花盛开,这颗菊花能治母亲的眼病,于是在九月初九那天,阿牛带着干粮去寻找这株白菊,找到白菊后,阿牛将这株白菊连根带土挖回家,白菊共九朵,阿牛每天采一朵煎汤给母亲服用,最后阿牛母亲的眼睛终于重见光明。后来阿牛开始种植菊花,人们便将九月初九这一天称作菊花节,于是就有了赏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
其实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会相关的历史根据,重阳节历史故事除了上面所说,还有恒景重阳登高的故事,大部分的历史故事都是为了纪念某人某事或是传扬某种精神,比如七夕节人们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
重阳节出游注意事项
重阳节也是我国著名的老人节,这一天很多家庭都喜欢带上老人玩,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出游注意事项。
1、预防突发常见疾病。人老身先老,难免有些小毛病,但这出游的时候,忽略这些身体上的小毛病是很不明智的。建议老年人出游需带上常备用药。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除了带日常服用的药物外,还必须准备一些特殊的急救用药。老年体弱者应量力而行,有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和肺结核等疾病不宜登山。
2、预防感冒。感冒看似小病,但人在感冒期间身体免疫能力急剧下降,对于老年人讲,很可能引起相关的并发症。气候变化无常,时风时雨。携带雨具,鞋袜大小合适,不宜坐阴冷潮湿的石地上,防止雨淋,登山下坡切勿迎风而立,避免受凉致病。在出游时如遇雨受凉,到家后可用生姜、葱头加红糖适量,用水煎热服,以驱风散寒。睡前用热水洗脚,睡时脚部适度垫高,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尽快消除疲劳。
3、预防摔伤,滑倒。老人应带好合适的手杖,以保安全。这就建议您出游时莫忘携带手杖。手杖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为您把出游时滑倒的几率降到最低。注意天气变化,下雨时坡陡路滑不宜登山。
4、注意防寒保暖。秋高气爽,出门登高游玩好不惬意,但如今秋天气候多变,反复无常,更是一层秋雨一层凉,很容易引起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您应备足备齐衣物、用品等,以防不测。
关于重阳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九九重阳节有什么说法吗?
心纪奠答:
1.人生的精神补偿
在人类还无法完全认识与控制大自然以前,祭祀所体现的无疑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在人们心目中,人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冥冥阴间的鬼魂手中。人们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往往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倍觉人生短暂,朝不保夕,灾难重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并由此引发对未来世界的神秘感。
2.寄往天国的祝福
葬后三天进行"关三",丧家要提着酒菜等祭品,奠祭死者。以后每逢年节,生忌日也都要以丰厚的祭品祭祀死者。人们不厌其烦地祭祀,主要还是一种对死去亲人的怀念心情的表现,是一份寄往阴间的对死去的亲人的祝福。
3.社会秩序的管理功能
最初人类对自然神的祭祀,目的就是企望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因为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强大的自然力束手无策,总觉得人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天地鬼神手中,人们想通过丰厚的祭品,虔诚的祭祀来娱神娱鬼,使之不要加害于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对祭祀加以利用,并给祭祀仪礼以种种规定,强调祭祀礼仪对人民大众的管理功能。
网友问:人去世以后入殓之前,该怎么做?死者去世后需要做什么准备。
心纪奠答:
死者一咽气,生者就在忙于祭祀,为死者在阴间的幸福创造各种条件。人一死,便将死者用的枕头拆开,扔至地下,同时拆去帐幔,目的的不让死者堕入天罗地网,来世不得超生。
接着就要将珠宝或米饭置于死者口中,以免来生贫穷或饥饿。人刚气绝,还得赶紧用棉纸,拈成纸灯花,醮上香油,从灵前点起,一直至大门外头,称作引魂灯,的地地方又有烧引魂车的礼仪。正式入敛时,得将绊脚丝解下,否则托生后便不能走路,或者来世不能鹏程万里。入棺后,由孝子用新棉花或新布蘸温水为死者擦洗一下眼睛,称为"开光"。据说,这样做就能使死者来世光明,否则会转生成盲人。
盖棺时,还须把死者生前的衣物和平时喜爱之物放置于棺内,但不能放皮衣服,以防死者转生为畜牲。入敛之后,便要举行"朝祭奠",每日早晚在死者灵前都要长供酒饭,以保死者在阴间酒足饭饱。接着进行"接三""送三"祭祀仪式,焚化纸钱、车马、仆人、楼阁等,以使死者在阴间过上高级生活,七七之祭中,丧家要请僧道念经做法事,以减轻死者的罪恶,超度亡魂,使亡魂早入天堂。在出殡的祭祀中,丧家除美酒、烧化物品外,亲友还要举行路祭,以使死者在阴间的财富更加富有。
你知道吗,没有比创建一个纪念馆更有意义的缅怀。深情的祭文,隆重的葬礼都是过眼云烟,能让后人记住的,就是把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