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是农历的哪一天,春节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不仅仅是和家人团聚的节日,也是上班族放长假的一个日子,无论出于哪种情绪,我们对于春节都格外的渴望,希望春节的到来,2021年的春节已经过去了,那么新的一年2022年的春节是在什么时候呢?下面为您介绍2022年春节是农历的哪一天等春节相关知识。
2022年春节是农历的哪一天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与原始信仰、择吉日祭祀等祥相关。下面为您介绍2022年春节是农历的哪一天。
2022年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01日,星期二。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以谢天地神灵、报祖先恩德,祈求来年丰收。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据说和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相关,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习俗。下面为您介绍春节习俗。
1、吃饺子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人民有吃饺子的习惯。
三国时代,我国就有饺子这种食品了。在新疆的一座朝代古墓里,曾发现过一盘饺子,样子和现在的差不多。从前,人们在包过年饺子的时候,要在一个饺子里包上一点金银或是珠宝。谁吃到了就算谁有福气。现在人们不信这些迷信的说法了,可是有人还是愿意在饺子里包上一点特殊的东西,象一片苹果、一办桔子或一粒红枣。看谁能碰巧吃到,这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节,许多人家的门上都贴着大红春联。
战国时期,我国就有春联。那时候的春联是在桃木板上面刻着“神茶、郁垒”的字样,叫“桃符”。传说神荼和郁垒是专门惩治恶鬼的神,把它们贴在门上,可以避免灾难。到了五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在“桃符--l题了字,这就是最早的春联。后来,人们用红纸写上黑字的春联代替了“桃符”。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也换上了新的内容。
3、放鞭炮
春节一到,人们最喜欢放鞭炮。 关于鞭炮,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做“年”的怪物,会在冬末初春的时候出来害人害畜。 最怕光和噪音,鞭炮一响就拼命逃跑。 因此,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来驱逐它,渐渐演变成了过年放鞭炮的习俗。
4、年画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喜庆新年”和“驱凶避邪”的活动而产生的。
年画中起源最早的是门画,也就叫门神,对称地贴在门上。是为了让“大鬼小鬼进不来”。古门画原本描绘的是传说中的神祇“神荼”和“郁垒”。
5、祭祖
祭祖是一项盛大的民俗活动,是汉族传统节日中祭祀祖先的四大节日之一。这种礼节在古代很盛行,由于各地礼俗习俗的不同,祭祀祖先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时我们也永远不忘记祭祀祖先。
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哀悼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慢慢的在网上为逝去的亲人建立一座纪念馆已经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网络祭奠,网络祭奠没有传统祭奠的纸钱烛火,但是也给逝去的亲人上香、献花。点击下方图片可以为亲人创建一个纪念馆,将自己的思念随时随地传达,或者关注心纪奠官方公众号,为逝去的亲人献上一份孝心。
春节网上祭奠亲人
今年来每到春节或者其他节日,都会有很多人去祭奠亲人,但是由于距离的原因而不能前往墓地的话,应该怎么办呢?现在有一种网络祭祀的方式,将现实的纪念馆搬到了手机上,便于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的亲人。
网络祭祀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因此如果你不便前往墓地进行祭拜的话,不妨可以利用网络建立虚拟的纪念馆来达到祭奠亲人的目的。下面给您举例说明一下网上祭奠亲人的步骤和流程:
1、首先注册成为心纪奠的会员,点击下面图片立即关注心纪奠公众号 ;
2、逝者家属在心纪奠平台上为逝者免费建立网上纪念馆,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
3、然后进入纪念馆即可网上祭奠亲人,可在线为亲人献花、献歌、点烛、上香、敬酒、发表纪念留言、纪念文章等;
4、你也可以将纪念馆网址发给亲友,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访问纪念馆进行祭奠缅怀亲友。
关于春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关于春节的诗句有哪些?有哪些古诗是描写春节的呢?
心纪奠答: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2、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唐代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宋代陆游的《除夜雪》
网友问:春节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古时候的春节是正月初一吗?
心纪奠答:
春节这个称呼始于1913年7月。
传统的春节不但在汉武帝以前日期不一,就是春节的名称在不同的时代还有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时期春节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的时候,春节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到了满清王朝,春节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到了民国时候,情况又发生了变化。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纪年,改用阳历,也就是公历,而且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每年的1月1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可是当时的民间无法适应,仍然按照传统沿用旧历,仍在当年的2月18日,即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一律照旧。
鉴于当时民间多年的习惯传承,1913年7月,也就是民国二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批准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期间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岁首开始称“春节”了。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