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约定俗成,春节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春节下面为您介绍春节是什么、春节禁忌有哪些等春节相关知识。
春节禁忌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春节的意义当中就包含了团圆,而在春节的时候,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那么春节禁忌有哪些呢?
一、言语方面
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二、行为方面
1、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打发(大发,发财之意)”等来弥补。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时。
2、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潮汕人在这一天,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忌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与此同时,潮汕人在除夕将大小水缸装满之后,就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
3、初一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财气就外流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用上了自来水,往往是这里在举行封井祭神,那里却拧开水龙头,让水哗哗直流。因此,盖井禁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
三、饮食方面
春节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尾疾病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素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春节习俗起源
春节扫墓祭祖的习俗由来已久,关于这个习俗的起源也自然众说纷纭,下面就为您介绍关于春节习俗起源的其中一种说法。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具有全民性、群众性的特点,且包涵着许多传承几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凝聚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因而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现场。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扫墓流程
春节扫墓的由来上面已经为您详细介绍了,那么春节该怎么扫墓呢?下面为您介绍春节扫墓的流程。
1、清理坟墓
当我们在春节去墓地祭祀祖先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坟墓,包括坟墓上的杂草、周围的杂草垃圾等等;然后要对坟墓进行清扫,所以要提前准备好扫帚;最后我们还要对坟墓进行修缮,如果出现了坟堆漏缝、漏洞、水土流失的情况,就要及时地填土上坟。
2、上香摆放贡品
清理完坟墓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坟前摆放贡品了,一些常见的贡品有馒头、梨子、苹果、枣子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花卉,比如菊花、百合花、君子兰花等等。当我们摆放完贡品,就可以点香上香了,将香插在贡品前面的土地里或贡碗里就可以了。
3、祭拜
扫墓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祭拜,我们清理了坟墓、修缮了坟墓、摆放完贡品,就可以进行祭拜了。在祭拜的过程中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可以漏出消极情绪,比如不耐烦、悲伤、愤怒、过喜等等,这都会导致自身沾染邪煞,在回家后会头痛倒霉。
4、送神
吃年夜饭前把祖宗供奉起来,初五送老祖宗回家,部分地区,过了元宵节送老祖宗,或者是初三送,祖宗在家过年的期间禁止骂孩子,因为骂孩子就会把祖宗捎带上了。年夜饺子煮好了先把第一盘供在祖先牌位前面,倒上酒、燃起香,在屋外燃放鞭炮,这叫接神。农村平房一般是在院子里燃起篝火,摆上供桌接神。
5、网上纪念馆
除了线下祭奠亲人以外,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在网上给逝去的亲人建立一个纪念馆也已经成为了潮流。在墓地祭拜完以后,可以把亲人的照片和视频传到网上,号召亲友一块去线上给先祖敬一炷香祭拜。相对于传统祭拜,网上祭拜也有很多优势,比如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随时都可以祭拜,比如没有浪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只要孝心在,就可以不用拘泥于形式,哪怕相隔千里,也可以把自己的心意传达过去。点击下面图片或者关注心纪奠的公众号,就能立即建馆,为逝去的亲人献上一束花。
关于春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春节有哪些出名的传说吗?小编知不知道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心纪奠答:
每年阴历一月一日就是春节。春节里人们有放鞭炮、贴窗花、贴门神、贴红对联的习俗。这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让人们惊恐万分。
又到了一年的初一,人们想逃跑,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他非要住在一个老婆婆家里。不一会儿,年来了,人们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他不同意,人们只好自己去深山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联对,放爆竹,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整夜不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最后形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过年”。
网友问:春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中国传统春节的意义是什么?
心纪奠答: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对于不能回家的人来说,有一种漂泊的失落感。唐朝有一句诗很能透露这种心情,“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旧时北京人过年时要吃荸荠,荸荠谐音“必齐”。说的就是亲人要新年团聚,没有回来也要给摆他一双碗筷。
在许多地方年夜饭的餐桌上,必定有鱼、肉等做成的丸子,以及其他象征团圆安乐的菜肴,人们在年夜饭中更看重的是亲情与团聚,是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平时吃得再好,也没有年饭吃得香甜而有意义。
过年家庭团圆,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习惯,似乎不如此,人心里觉得空荡荡的,没有着落。作为岁首的春节在中国主体民族中传承了两千多年,现在许多少数民族也过春节,人们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
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它被广大人民充分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你知道吗,没有比创建一个纪念馆更有意义的缅怀。深情的祭文,隆重的葬礼都是过眼云烟,能让后人记住的,就是把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