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在中国的除夕、春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天,大家都会通过进行一些沿袭了两千年的风俗,来宣告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那么,小年风俗有哪些呢?下面由心纪奠小编带大家了解小年风俗、小年的来历以及小年发展演变历程。
小年风俗有哪些
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视为过年的开端,不过因为各地区的习俗不同,在过小年的时间上便存在了差异。通过日历我们可以看到,北方地区的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是腊月二十四。当然还有其他地区的过小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江浙沪地区,他们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而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那么,在这种特殊的节日里,它会有哪些风俗呢?
小年风俗一: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小年风俗二: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小年风俗三: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小年风俗四:祭祖
很多地区在小年这一天还选择去坟墓祭祖的习惯,通常在祭祖之前会准备一些香烛、纸钱、水果、点心、素酒等。后随着政府广大推行的文明祭祀,慢慢的小年便开始流行通过网上祭祀的方式来祭拜自己的亲人或者先祖,现在靠谱的网上祭祀平台,并在心纪奠的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上为逝者建墓、建立纪念馆,待到特殊时期的时候也可以在虚拟陵墓前来祭奠故人,给他们扫墓,而且不会耽误自己的行程以及时间,可以随时随地祭拜,并且还可以邀请自己亲朋一起来,组成一个家族来祭拜也是可以的。有想法的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心纪奠公众号进行了解。
小年风俗五: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年风俗六: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小年的来历
作为春节的序曲,小年通常被视作忙年的开始,因此,每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高高兴兴的准备年货、打扫屋子。那么,关于小年的来历大家知道吗?下面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1、传统意义上的小年来历
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是在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又称为“小年”。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传说中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要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百姓觉得要敬重灶王才有了祭灶这一风俗,来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2、小年是正月十五的来历
在南京地区,小年时间是正月十五。历史记载中写到,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为了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会在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便成了小年。
3、其他的小年时间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种说法叫“官三民四船五”,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在江浙沪地区,人们通常认为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叫小年;云南地区的人们过小年是正月十六;在中国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会把正月初一当做大年夜,而除夕就成了小年。
小年发展演变历程
从上文中我们了解到小年风俗、小年的来历,那么,有人知道小年是如何演变成如今的样子的吗?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祭灶日,因为地区风俗的影响,小年的时间大有所不同。
其实,“小年”与“祭灶”息息相关,早在《论语·八佾》中就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说法。《汉书·五行志》中说:“灶者,生养之本。”它与饮食息息相关,关系民生,故列入官方“五祀”之中。
灶离不开火,所以它的主神是火神祝融,先秦时期都是夏日祭灶,取其热度相近,且夏历六月代表祝融的大火星亮度最佳。到了西汉,祭灶仍在夏天,直到今天,山东部分地区仍认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即此风余脉。彝族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其实就是小年,亦祭火神,并祭田神等。
南方六月过“小年”有相当的合理性,因为自古这里粮食两熟,二三月播豆类和荞麦,六月正好成熟,相当于北方“一年”,所以逢半过年,即“一年打两春”。此外,南方还有一些地方阴历十月过“小年”,那是用楚历,楚以十月为岁首。
东汉时,祭灶改到腊月,因“祭灶”一度被皇家冷落,只在民间流传,当时传说灶神在每月最后一天上天,但究竟是哪一天,并无定规,为不耽误农时,东汉时官方将其归入“百祀”,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进行。但此时“小年”规矩淆乱,有的地方认腊月八日,有的地方认腊月九日,有的地方认腊月二十四日。到了唐代,腊月二十四日的说法才渐渐固定下来。
宋代为彰显“正统”,官方一度将“祭灶”又改到立夏。元代因之,但始终未得到民间响应。到了明代,立夏、岁暮各“祭灶”一次。到了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之前还是因袭明制,此后嫌麻烦,统统改成腊月二十三了。
如今,南北方过小年的不同时间,正反映了小年节俗在历史上的演变。无论过小年时间如何不同,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不分古今、不分南北的。
小年风俗有哪些常见问题问答
网友问:因为地区风俗的影响,小年的时间大有所不同,广东小年风俗一般吃什么?
心纪奠答:
广东新会有过小年夜习俗,腊月二十三,买一棵连着叶子的甘蔗放在厨房,再加一些祭品和甜的小吃来送灶君(俗称“谢灶”);
其次,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绣角(俗称角仔)、笑口枣、煎堆、牛耳壳、蛋散、爆米花、糖不甩、椰角、糖冬瓜等等纷至登场,家人开始抽空到花市买一些花和几盆年桔回家摆放以迎新春。
网友问:因为文化差异,北方和南方在过小年的时候,小年风俗会有所不同,那么南方小年有什么风俗?南方人原来是这样过小年的。
心纪奠答:
1.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2.掸尘
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3.祭灶
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
4. 吃甘蔗
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5.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