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网络祭拜网上祭扫-线上祭祀扫墓-网上祭奠平台心纪奠

祭祀与孝道的关系

作者:不染祭祀文化 2021-06-21

我国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与之同样久远的大概就属祭祀文化了吧,那么祭祀和孝道二者是什么关系,有什么特殊的联系,下面为您介绍祭祀与孝道的关系。
一、祭礼是孝道的题中应有之义
        儒家提倡仁,“博爱之谓仁”(韩愈:《原道》)。仁始于孝。孔子以孝为先王的“至德要道”,为“德之本”(《孝经·开宗明义章》),“仁之冕也”(《郭店楚简·六德》)。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孝是修身进德的起点,无孝,则仁无从谈起。仁爱之心,要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孔子设定的孝的内涵,奉养是底线,往上还有因深爱而流露出来的和气、愉色、婉容(《礼记·祭义》:“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核心是对父母的敬(《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剧乎’?”)
        亲人逝去,依照世俗的说法,养老送终的任务已经完成。但在儒家而言,这只不过是奉行了孝道的一半,即与父母朝夕相处的这段岁月而已。若是父母故去之后,儿女之孝自行停止,则是欺父母无知,是为不敬。因此,子女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之前,依然要尽孝,其方式则是祭祀。孔子将孝的大节界定为三:“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孔门后学将其表述为孝子的养、丧、祭等三道: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礼记·祭统》)

祭祀与孝道的关系子女与父母经过数十年的共同生活,形成了挚厚亲密的情感,双亲逝去之后,子女的思亲之情无法割断。礼缘情而作,“道始于情,情生于性”(《郭店楚简·尊德义》),“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礼记·坊记》)。制定祭礼,旨在体现子女的孝心,“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礼记·祭统》)。每逢忌日,孝子思亲之情如泉而涌,故‘‘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礼记·祭义》)。每逢季节转换,孝子更是感时伤怀,不能自已: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秋,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稀有乐而尝无乐(《礼记·祭义》)。
二、祭礼的人文意义
        祭礼的人文意义,至少还有以下数点值得阐述。
        其一,氏姓学、谱牒学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独特之处。西方在16世纪欧洲农奴制废除之前,除了少数贵族外,大多数人没有姓。而贵族为了保证其血统的纯正,多在内部通婚,由此出现了诸多问题。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也是如此。有些东南亚国家至今犹然,没有姓氏。
        中国人的姓氏起源甚早,自古有“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史记·五帝本纪》裴胭《集解》引徐广语)之说。夏为姒姓,殷为子姓,周为姬姓,斑斑可考。其后,人事转繁,姓氏分化演变,流衍分脉,极为纷繁,郑樵说有三十二类。至迟到汉代,无论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姓氏。家庙与宗族,既是姓氏存在的物质形态,也是家族血脉流变的载体,本支百世,历历在目。通过祭祀历代先祖,人们得以了解家族的发展历史,进而明白自己对于家族、民族的责任,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祭祀与孝道的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族群迁徙频繁,“本支百世”,人们都希望了解自己家族的渊源,而要了解一个自然人,不能不了解其血缘关系,所以,郑樵说:“生民之本,在于姓氏。”(郑樵:《通志·氏族略》)这一点在婚姻中表现尤为突出。作为婚礼程序的“六礼”之一,有“问名”,即询问对方姓氏,了解血缘关系,以避免有可能出现的近亲婚配。《左传》已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郑叔詹语)之说,懂得同姓百世不婚的道理。家庙、祠堂与族谱学的发达,正是得力于祭祀文化。
        其二,家族祭祀是分散进行的,自成体系,彼此不相混杂,而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是整体的。如果仅有家族祭祀,很可能会造成文化的碎片化。读《三礼》可知,在血缘祭祀系统之外,还有另一套超越血缘的祭祀系统,如黄帝、炎帝、孔子、孟子、朱子等;此外,还有对先农、先医、先灶、先蚕等不知其名的人物的祭祀。如此,形成了不同家族乃至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例如,历史上金、元、清诸朝,都行祭孔大典,均认同儒家文化为举国的共同文化,其意义之重大自不待言。
        其三,国家祀典的颁行,主导了祭祀文化的健康发展。中国历史上,礼与俗的消长,无时不在。民俗中多有原始性鲜明的信仰,这类习俗往往相当顽强,并与国家祭礼相抗衡,其实质则是理性与野性的较量。作为政府或思想界,需要加以引导。《国语》载,有一高八尺,被人称为“爰居”的海鸟,在鲁国的东门之外停留了三日,臧文仲以为是神明,便派人去祭祀它,展禽批评臧文仲为政太迂阔,何者可以列入祀典,乃是依据以下五条原则而定: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扦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国语·鲁语上》)。
        列入祀典中的有两类,一为自然神,如社稷山川、天之三辰、地之五行、九州名山川泽,是生养万物,以及民生日用所取资之处,不可或缺,“皆有功烈于民”,所以要行报祭。二是“前哲令德之人”,之所以也列在祀典,是因为他们“所以为明质也”,韦昭注:“质,信也。以其有德于民而祭之,所以信之于民心也。”
        《周礼》将三代以来的祭祀对象系统化为天神、地祗、人鬼三大类,隋唐以后,成为国家祭典的依据、前后相承的法式,虽然不断有淫祀出现,但理性的祭典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对于保持祭祀文化的品质,至为重要。祭祀是孝子表达终身眷念双亲、希冀追养的合理形式,“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祭统》)生者的亲情得以伸展与延续,祭礼是沟通双方的载体,并无巫术与迷信的成分。
        奉养父母的核心精神是敬爱,祭祀之精义与之一脉相承,《论语》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春秋末期,为提高祭祀品质,使诚敬之心得以展现,《祭义》对孝子在致齐、祭日等场合的思虑等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定: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之日,入室,傻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祭祀与孝道的关系祭祀须诚敬,不得草率为之,其表现之一,是准备供品。《祭统》云: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内之官也。官备则具备。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实,关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以荐者,莫不成在,示尽物也。准备供品,不仅要夫妇亲力亲为,而且要取材于水陆乃至天地阴阳之美物。尽心之外,尚要尽物。尽心则必能尽物,尽物则必能尽心,如此方为真祭祀。
关于祭祀文化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
        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祭祀文化,这个说法准确吗?
心纪奠答: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毫无疑问,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祭祀文化,早在5000年以前,当中国进入文明时期,祭祀文化就成为主要的文化,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均源自于祭祀文化。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界许多无法抗拒的力量产生恐惧,由恐惧进而发展到崇拜,误以为这些力量均来自于神明,因此对神明的膜拜进而产生对神明的祭祀的要求。“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为了祈求神明庇佑,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同过仪式将自己的诉求告知神明,或者在取得成果时,通过仪式感谢神明。这种仪式便是祭祀。
        一方面,祖先筚路蓝缕为自己开创一块可以生活的栖息地,所以必须牢记祖先的恩情。另一方面,祖先教会自己很多生产生活的技能,使自己可以幸福的生活。第三,希望祖先的在天之灵能够庇佑自己。加上祖先和神明相比,离自己更近一些,因此,中国人一般把对对祖先的祭祀看的比神明还要重要。这也是中国是世俗国家,而非宗教国家的原因,中国人历朝历代的国教就是自己的祖宗。
        刘康公(名季子,东周刘国开国国君)曰:“国家大事,在祀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看起来是在讲两件事,指国家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实际在讲一件事,那就是祭祀。“戎有受脤”指的是,出征前,先要祭社,祭祀完毕后,把肉分给众人。由此可见,古人认为国家的大事也就是一件事:祭祀。
        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古人认为禘尝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凡治人之道,莫重于礼;礼在五经,莫重于祭”。祭祀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后来祭祀的庙堂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孝”文化是中国的核心文化,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从对祖宗的祭祀,感念祖宗的恩惠,发展到“孝”成为中国人核心价值观,乃至于部分朝代提出“以孝治天下”。
        你知道吗,没有比创建一个纪念馆更有意义的缅怀。深情的祭文,隆重的葬礼都是过眼云烟,能让后人记住的,就是把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创建纪念馆
免费建馆

纪念馆12W+   祭拜768W+

Tag关键词: 祭祀 孝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本请告知,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名人馆

MING REN GUAN

袁隆平纪念馆

袁隆平

生卒于:1930.09.07-2021.05.22

离上次祭拜已有1258

79252 |2080

赠送鲜花

张国荣纪念馆

张国荣

生卒于:1956.09.12-2003.04.01

离上次祭拜已有1235

31909 |5764

赠送鲜花

郑勇纪念馆

郑勇

生卒于:1979.08.14-2020.02.05

离上次祭拜已有1065

25034 |71

赠送鲜花

热门资讯

热门资讯

张国荣纪念馆

张国荣 张国荣 张国荣

生卒于:1956-09-12-2003-04-01

热度10432

查看5764

功能直达

功能直达

祭拜祈福

107950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提示

请使用如下方式下载心祭奠APP

方式一: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后输入手机号或逝者名字领取纪念馆编辑完善逝者资料,上传相片视频。

心纪奠
长按二维码保存纪念馆二维码
方式二:下载心祭奠APP
下载心纪奠APP
方式三:微信联系平台客服编辑

复制并打开微信

点击此处返回

纪念馆12W+

祭拜768W+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
建馆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提示
创建纪念馆成功1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关注心纪奠公众号,输入手机号或名字即可领取纪念馆,完善资料及相片,追思缅怀。
心纪奠
长按二维码保存纪念馆二维码
立即去缅怀
关闭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纪念馆免费建纪念馆

建馆量: 12W+祭拜次数: 768W+

关闭
发布讣告
发布讣告
获取验证码
免费创建讣告免费创建讣告

操作简单方便高效快速传播

关闭
创建家谱
创建家谱
获取验证码
免费创建家谱免费创建家谱

家谱:9216 祭拜: 76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