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网络祭拜网上祭扫-线上祭祀扫墓-网上祭奠平台心纪奠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完善纪念馆,追思亲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银匠山公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公墓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打造集生态环保与孝道文化为一体的园林式公墓。墓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阳光煦暖、三面环山、脉气聚集,让生命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得以延续。墓园墓型多样,建有传统型、艺术型及节地型壁葬格位,价格适中、经济实惠,可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需求。所有墓型均采用高纯度优质石材,由国内知名厂家设计建造,雕工精美、造型考究、物有所值。

1577

个网上墓园

8438

人参与祭奠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完善纪念馆,追思亲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 抗疫卫士艾冬:用生命传承英雄精神
    这是融于英雄血脉的担当,这是根植英雄内心的情怀。从警24年,你朴实低调、严于律己,直至牺牲后,很多战友才知道你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外甥。战争年代,你的先辈在炮火声中定格了英雄形象;抗疫期间,你用冲锋在前兑现了“疫情当前,警察不退”的庄严承诺,在战“疫”一线赓续英雄篇章。 艾冬,1974年出生,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生前是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三级高级警长。参加公安工作24年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得嘉奖8次,2019年被评为首都公安年度“法制之星”。 今年春节以来,艾冬一直忙碌在抗击疫情一线,每天加班加点工作。2月15日,他突发急性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22日牺牲,年仅45岁。近日,公安部追授艾冬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2月22日凌晨,45岁的艾冬永远闭上了眼睛。一直在抗击疫情一线奔忙的他,走时匆匆忙忙,一句话都没有留下。 艾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外甥。在抗击疫情这一战场上,艾冬用生命传承了英雄精神。 “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去” “工作上要上进,对自己的要求要高,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去,不要给你舅舅丢脸。”这是艾冬母亲经常对他说的话。 艾冬来自于一个英雄的家庭,舅舅是战斗英雄董存瑞。艾冬的父母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和红色基因从小就在艾冬身上生根发芽。长大后,他通过努力,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北京市公安局12345分中心全天候安排人员值守。艾冬作为负责人,带领同事每日梳理涉及疫情的电话派单,逐件盯办,坚持“第一时间转办、第一时间反馈”,积极推动诉求解决,确保做到响应快、办得实。期间,他们共办理疫情类派单320余件,其他群众诉求近万件。 为落实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7×24小时值班响应机制,方便快速回到单位处理群众诉求,艾冬一直租住在单位附近的房子里。从春节开始,他一直在岗位上高强度连轴转。同事们曾劝他注意休息,他说:“疫情防控形势这么严峻,大伙都很辛苦,我是老党员,又是负责人,我不上谁上?!” 2月15日,艾冬像往常一样赶去单位,刚走出家门突然摔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医院拼尽全力也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干好为人民服务的事” 艾冬是出了名的急性子,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同事们形容他工作起来就像踩着“风火轮”。 “接诉即办”工作是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就是要围着群众转、奔着问题去。艾冬常说:“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诉求就是哨声,我是一名人民警察,就要干好为人民服务的事。” 为保证派单分类明、转派准,回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艾冬努力钻研各警种业务,利用各种机会向同事们请教,大家私下都叫他“十万个为什么”。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他还利用两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 为进一步推动全局“接诉即办”工作开展,艾冬带领同事建立了定期通报、电话回访、研究会商、领导约谈、“三率”考核等工作机制,制定了《北京市公安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派单办理工作规范》。他坚持对各类诉求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实行“月通报、周点评、日分析”,有力推动了全局“接诉即办”工作的整体提升。 艾冬走后,惊闻噩耗的战友们纷纷在抗疫一线通过微信朋友圈表达缅怀。 这其中,有无尽哀思——“艾冬弟,惊闻你牺牲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万分悲痛,你是烈士的血脉传承,更是首都公安的楷模,你无愧于英雄的后代”…… 这其中,更有继续前行的承诺——“英雄倒下了,英雄的事业还要继续!向英雄哀悼致敬,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共同抗疫情为民负重”……
  • 退役军人乔锦仁心脏病发牺牲在疫情防控第一
    乔锦仁,1963年出生,陕西西乡人,中共党员,1982年入伍,1994年提干,历任炊事员、司务长、军需科助理员、学员队队长,2002年10月从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转业。转业从警后,乔锦仁同志先后任灞桥派出所户籍、治安外勤民警,国保大队民警。从警18年间,他为群众办理户口、证件千余件,调解矛盾纠纷百余件,办理治安、刑事案件百余起。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7次,个人嘉奖12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连续28天坚守一线,开展车辆排查和隔离酒店安保工作。2月23日上午因突发心脏病不幸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年仅57岁。 2月24日,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解武杰院长、陈龙斌政委、政治工作处李翔主任等一行前往西安市灞桥分局吊唁学院转业干部乔锦仁同志并看望其遗属,对在疫情防控一线因公牺牲的乔锦仁同志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达亲切慰问,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全体民警表示崇高敬意,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袁萍局长对乔锦仁同志因公牺牲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评价乔锦仁同志是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并对学院主要领导专程前来吊唁慰问表示衷心感谢。 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军人的无私赤诚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得知消息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号召全体官兵学习学院优秀转业干部乔锦仁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他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退役不退志,离队不离党的高尚情怀。学院针对乔锦仁同志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广泛联系乔锦仁同志生前战友进行深入帮扶。 1982年10月,乔锦仁从陕西西乡入伍,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分兵时,他被分配至原南空454医院干部灶担任炊事员。想象中的军旅应该是手握钢枪,充满“硝烟味”,却没想到自己的兵之初却是从灶台的“油烟味”开始。但乔锦仁并没有二话,他握好菜刀,苦练厨艺,很快成为了干部灶里的炊事骨干。不久,因为专业扎实、厨艺精湛,他被调入对伙食质量标准要求最高的病员灶工作。 1990年,乔锦仁从原南空454医院调入原空军工程学院一系一队,担任司务长。有一次,乔锦仁管理的一名采购员偷偷把公家的半扇猪肉卖到了驻地隔壁的村庄。他发现以后,严肃批评了那名同志,并及时追回。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乔锦仁从制度入手,优先改进了库房的管理制度,不仅增设了物资出入库登统计和审批手续,还为库房增加了两把锁,分别由他本人、仓库保管员和一名学员负责,共同管理物资进出,确保物资安全。 乔锦仁同志担任司务长期间,在履行司务长职责的同时,还认真履行学员队党支部委员的职责,他协助队长、教导员抓好学员队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经常性思想工作,支委会上还经常为学员队全面建设和教学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献计献策。 1993年全军伙食改革,在当时的空军工程学院做试点,乔锦仁所在的学员队被指定为试点单位,乔锦仁带着学员们把河道上面的三个大灶给打通,将原有的四个队合成为一个大灶队,不仅节省了步骤,优化了流程,更将学员的伙食进行改善,创新实施饭票制,实现了学员和炊事员的双向选择,得到上下的一致好评。 1994年,乔锦仁因表现突出,由战士提干为上尉正连职军士长。成为干部的乔锦仁,主动承担晚点名、大型集体活动担任指挥员等任务,正课时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学员尊称他为“乔副队长”。课余时间则以老大哥的身份主动找学员谈心、聊家常,问寒问暖,为打消学员顾虑,让学员称呼他为“乔师”、“老乔”。 乔锦仁的女儿乔苗自幼跟随父亲在部队大院长大,由于父亲常年扑在基层一线工作,但却对女儿疏于照顾,当时5、6岁的小乔苗经常到院子里的其他小朋友家吃百家饭,单位里的人都说,担任司务长的乔锦仁,安排在哪个灶上不能吃口饭,但是乔锦仁教育女儿,公家的一粒米、一滴油都不能拿。 1996年,乔锦仁任学院军需科副营职助理员,从基层步入机关的他,致力于提高全院伙食质量,结合自己的特长,开设烹饪培训班,先后为各基层单位培训登记厨师20余名。在此基础上,他还择优遴选了部分炊事员到地方进行重点培训。同时,结合学院服务中心大楼建成,他不断探索、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学员食堂的主食,如馒头、面包等全部和副食的85%均由服务中心集中供应,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各基层食堂的劳动,给全院官兵带来了方便,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 “我在这儿的工作熟悉,实战经验丰富,若换别的同志来,还有一段熟悉工作的过程,再说这儿危险也大,谢谢领导关心,疫情不退,我坚决不退!”在驻守服务点工作期间,乔锦仁接到局领导想要安排其他同志换下他的电话,婉拒了领导的好意,他以夙夜坚守兑现着“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庄严承诺!2月23日,他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连续奋战28天的乔锦仁,因心源性猝死,牺牲在疫情前线。
  • 朱峥嵘:藏起住院通知的“白求恩式医生”
    朱峥嵘生前系江苏南通启东市南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组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47岁的他带领全组医务人员,投入持续紧张的防疫战斗。从除夕开始连续工作20多天。 始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终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于2月22日抢救无效“阵亡”。 他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的离去为什么会反响强烈? 他为什么会被南通市追授为,“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因为他是普通人中的凡人,却又是凡人医者中的英雄,还因为他本身也是个病人。年前就被确诊为大动脉炎,上海医生当时建议他住院治,他执意返岗走上了抗疫战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沈权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道出实情:“原来谁也不知道,他竟然把住院通知书藏了起来。” 这一藏,便藏出了生命最后的精彩,藏出了一个新时代的优秀党员榜样,藏出了一个新时代“白求恩式医生”,藏出了一个“南通市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藏出了一个“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 “白求恩式医生”情感高尚,他传承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磁场。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他不顾个人安危。除认真履行病房组长职责外,还勇挑最危险的发热门诊重担,坚持战斗到病情恶化无法支撑,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那些危难时刻只顾自己,避难不及的人相比,真的值得全国人民为他点赞鼓掌。“白求恩式医生”举世无双,他传承了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爱岗敬业良方。朱峥嵘同志从医24年,扎根基层、钻研本职,全心奉献,救死扶伤。把解除患者痛苦看作最高追求,把党的事业放在至高无上位置。把人民生命健康看得高于一切,以高尚医德和精良医术。赢得了患者信赖和同行赞赏,因而先后获得启东市卫生健康系统,“十佳医生”、优秀共产党员等。 也许有人觉得白求恩早已远去了,但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朱峥嵘就是新时代永生的白求恩。他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当今的“白求恩精神”。他用平凡且一如既往的初心坚守,书写了什么是绚丽的舍己救人华章。他用英勇无畏无怨无悔的“去不回”,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生最大的担当。
  • 一线抗疫群英谱,以生命赴使命——追记英雄
    点开他的微信朋友圈,有咖啡,有猫,还有冬日暖阳。偶尔一晒的岁月静好,透出了这位白衣战士对生活的热爱,仿佛他并没有离去…… 2月23日,他走了。医界从此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呼吸内科医生,一位妻子痛失挚爱的丈夫,年仅12岁的男孩永远失去了亲爱的爸爸。 但历史会记住这个名字:黄文军。 时光倒回一个月前。新冠肺炎疫情悄然来袭,迅猛扩散。 紧邻武汉的孝感市疫情严峻。黄文军所在的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发热门诊人满为患。作为医院呼吸内科的技术骨干,黄文军勇挑重担,不仅在两个科室接诊,还要参与查房及全市新冠肺炎的会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申请去隔离病房,听从组织安排!”疫情暴发之后,他向组织写下“请战书”。 一组数据,见证了他的付出:1月23日,呼吸内科门诊量351人次,黄文军看诊109人;1月25日,呼吸内科门诊量151人,黄文军看诊66人。 “疫情发生早期,人们对这个新的病毒和疾病认识非常有限,防护物资也严重不足。”孝感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刘晓安说,战斗在一线的黄文军,一方面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一 方面因为防护物资缺乏,只有简单防护。 1月26日,黄文军到云梦县等地巡诊,忙到深夜。 27日零时30分,他回到家里,感到身体不适。当天上午,到医院做肺部CT检查,提示 “双肺感染”。他带着遗憾离开战斗一线,居家隔离治疗。 29日下午,经核酸病毒检测为阳性,他接受住院治疗。 那一天,谢志斌医生和同事一起,把黄文军送进病房。“他表现得很从容,还安慰我们说,‘我没事,等我好了再跟你们一起战斗!’”谢志斌回忆。 随后,医院组织了呼吸、感染、重症、影像、药学等领域的专家多次会诊,不断优化救治方案,并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救治方案。 意外接踵而至。2月3日下午,黄文军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经极力救治,2月4日仍无法缓解。 “他是我们的战友、兄弟和亲人,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治疗!”刘晓安说,救治团队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开展多次远程会诊,后来决定对黄文军实行“人工膜肺”(ECMO)治疗。 病危之际,医院拟采取插管抢救。黄文军深知,插管治疗会增加同事们感染的风险。他艰难地撑着虚弱的身体,在一张纸上写下:不插管,我还好。 一切努力,终究没能挽回年轻的生命。2月19日,黄文军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呼吸功能 障碍、缺血缺氧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 2月23日19时30分,黄文军离开了这个世界。 斯人已逝,医院门诊的专家牌上,还留着他的简历:黄文军,1977年6月出生,2001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至今已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从事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工作近20年…… 依然在与疫情鏖战的城市,蒙上了悲伤的阴影。网络上,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人,纷纷点亮蜡烛,悼念他的离去:“从来就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英雄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疾病!”…… 悲痛之余,他的同事纷纷明志:“您倒下了,但我们会一直战斗到胜利的时候,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祭拜祈福

107950

建馆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提示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关注心纪奠公众号,输入手机号或名字即可领取纪念馆,完善资料及相片,追思缅怀。
心纪奠
长按二维码保存纪念馆二维码
立即去缅怀
关闭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纪念馆免费建纪念馆

建馆量: 12W+祭拜次数: 765W+

关闭
发布讣告
发布讣告
获取验证码
免费创建讣告免费创建讣告

操作简单方便高效快速传播

关闭
创建家谱
创建家谱
获取验证码
免费创建家谱免费创建家谱

家谱:9208 祭拜: 765W+

提示

请使用如下方式下载心祭奠APP

方式一: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后输入手机号或逝者名字领取纪念馆编辑完善逝者资料,上传相片视频。

心纪奠
长按二维码保存纪念馆二维码
方式二:下载心祭奠APP
下载心纪奠APP
方式三:微信联系平台客服编辑

复制并打开微信

点击此处返回

纪念馆12W+

祭拜765W+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