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网络祭拜网上祭扫-线上祭祀扫墓-网上祭奠平台心纪奠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完善纪念馆,追思亲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在开阳县城东风湖畔的云峰山上。占地20余亩。右侧为毓秀桥(俗称杨公桥),左侧为开阳一中,东风水库环绕陵园呈半包围状,陵园东南麓,一座斜拉式钢筋水泥大桥——彩虹桥横跨水库上,与金家山相连。


烈士陵园门首有庄严肃穆牌楼一座,四柱三门,正中横额上“烈士陵园”四个字闪亮辉煌。拾级而上,分八阶一百一十三级。级虽多而有八阶缓冲,瞻仰者不觉劳乏。到达顶端即是纪念广场,正面矗立着一座高14.72米的纪念碑,镌刻金色“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为孙汉章所题。


碑座为四方型,每方七级。碑之正面中下部,嵌有《烈士陵园碑记》(碑记附后),碑左、右、后三方有浮雕,中刻五角星,两边刻和平鸽。


纪念碑后的十米,排列着八座圆形石砌坟墓,墓碑上刻有红星,象征烈士的一颗红心和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右一为“红军墓”,为1934年12月到1936年1月红军长征路过开阳时,在战斗中牺牲的54名红军。向左依次排列着武长兴、鲁宝元、白俊卿、陈硅章、周忠昌、杨和清、徐道江等解放初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墓,各墓右上方刻有烈士籍贯、出生年月,牺牲地点。广场四周有花圃、森林,四座琉璃顶长廊、亭阁,掩映在广场四周的苍松翠柏间。

从纪念碑处极目四望,西面县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低有致,蔚为壮观。


1490

个网上墓园

7916

人参与祭奠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完善纪念馆,追思亲人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 晚年
    平安
  • 革命烈士刘伯坚的生平事迹

    刘伯坚,原名永福,祖籍江西,1895年在四川巴中县(今平昌县)出生。刘伯坚家里是一个开栈房的小商业者家庭。他聪明好学,童年时就读于金斗寨高等小学,后来靠家中借贷到巴中县上中学。后又考入万县的川东师范、成都的高等师范学堂(今四川大学的前身)。
    1920年赴欧,先到比利时,后到巴黎,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当时,西欧正经受十月革命的冲击。刘伯坚在那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阅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和《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细心研究西欧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1921年初参加由赵世炎、李立三组织的劳动学会,与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富春等领导了以争生存、求学权为主要内容的“二八”运动和6月的“抗拒中法大借款”,9月的“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等重大政治斗争。并在机关刊物《少年》(后改为《赤光》)上发表文章,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本质。同年,加入了周恩来、赵世炎发起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共青团),随即转为共产党员。同年,刘伯坚和熊未耕介绍聂荣臻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春,聂荣臻经刘伯坚和赵世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大学,并因待人和蔼及处理问题老成持重,被中国学生推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达三年之久。当时,这个支部不但管理中国党员学生的组织活动,还要负责工作分配和生活,被同志们称作“党内驻苏大使馆”,刘伯坚成了“大使”。
    1926年春,冯玉祥因自己率领的西北军失败,到苏联“考察”并求援,刘伯坚参加接待。冯玉祥表示要学习苏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并邀请刘伯坚回国任国民联军的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到西北军后,同上层人物建立了很好的统战关系,还积极用革命思想改造这支从军阀阵营中分裂出的部队。
    1927年4月,他与西安有名的才女、共产党员王叔振结婚。
    1927年夏,冯玉祥受蒋介石拉拢,与共产党分手,刘伯坚也被“礼送”到武汉。随后,党中央派他再度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等一同学习。
    1930年,他回到上海,翌年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此时,蒋介石将中原大战中被他打败收编的西北军主力第二十六路军调到江西“剿共”,并由中央军在后面督战。这种“一石两鸟”的毒计激起西北军官兵极大愤慨。中央军委马上派刘伯坚主持策反工作,终于使该部1.7万人在宁都暴动,并编为红五军团;刘伯坚随后担任了该军团政治部主任,将这支部队改造成中央红军的主力之一。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离开江西长征,刘伯坚被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他积极组织留守部队,在于都河多处架桥,为主力部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护送中央红军主力渡河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同志曾赋诗怀念当年刘伯坚于都河惜别之情:“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鄄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20万国民党军队将留下的3万红军(半数系不能远征的伤病员)压缩到赣南一隅,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在几个月后才接受陈毅的建议,下令分路突围,开展游击战,可惜为时已晚。
    1935年3月初,刘伯坚在战斗中左腿中弹,不幸被捕。3月21日,刘伯坚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时年40岁。
    人物评价 语音
    1938年毛泽东在为刘伯坚碑文题词:“刘伯坚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一书中评价刘伯坚说:“刘伯坚他工作认真废寝忘食,工作有特殊成绩我很佩服他。”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刘伯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当代花木兰郭俊卿的传奇军旅人生

    1931年,郭俊卿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子北店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
    7岁那年的夏天,她随家人逃荒要饭来到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大草原。一家人住进了地主翁德臣的破屋,几年后父亲便去世了。
    郭俊卿不得不剃了光头,扮成男孩外出打工,但是一家人还是填不饱肚子。就在她做泥瓦工回来的那天,3岁的小妹妹因病饿夭亡了。
    1945年,郭俊卿为了给被地主害死的父亲报仇,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又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加了八路军。第二年,组织上调她去骑兵通讯班,她多次出色完成任务。
    1947年6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郭俊卿以深厚的阶级感情,热心关怀着战友们。平时谁有病,她帮助做病号饭;行军途中,她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背包,抢救伤病员。一次行军路过没腰深的河,她带头将病号一个个背过河,自己却因受凉落下了病根。
    一次,班长让她在4个小时以内,将一个命令送到30公里外的部队。天黑路险,她骑着快马在大山沟里奔驰,提前完成了任务。在返回的路上,马已累死,她背着马鞍,走了三四公里路回到驻地,自己在这期间因受凉落下了妇科病。
    1948年初,郭俊卿调到东北野战军某部三连四班任班长。不久,平泉战斗打响。她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多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而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60多个敌人。战斗开始后,郭俊卿摇着红旗冲在最前面。战斗中,跑在她身边的副班长中弹牺牲。她高喊着“为副班长报仇”,带头冲上山梁。敌人发起了反冲锋,她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郭俊卿因为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立了功。团里还给四班颁发了“战斗模范班”锦旗。为了不暴露女儿身的秘密,5年中,郭俊卿从不脱衣睡觉,也从不和大家一起上厕所、洗澡。
    1950年4月,郭俊卿因劳累过度生病住进医院,被医生发现了女儿身。同年9月,她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大会结束后,她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受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生的热烈欢迎。回国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后来,根据组织的安排,郭俊卿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山东省青岛第一服装厂厂长、山东省曹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1981年离休后在江苏省常州市定居。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先后当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她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征战沙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现代花木兰”。
    1948年的一次战斗中,她担任突击班班长,接受了夺取河北平泉城外阵地的艰巨任务。最终,成功拿下阵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辽沈战役中,作为机枪连副指导员,她多次展开肉搏,先后夺取了几大阵地,守住了革命的重要防线,为新中国解放战争全线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郭俊卿接受到一项紧急任务,“要驻在60里外的白音布统的部队在4个小时之内赶回来执行任务,并随部队一并赶回。”
    由于雪深,不能骑马前行,只能牵着马在没膝深的积雪中一步一步向前挪,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途中甚至滑跌下了深沟。
    第二天清晨,奔波了半宿的郭俊卿和战友完成了任务。当走到离部队六七里的地方时,她的坐骑终因体力不支倒累死了。她从马背上把坐鞍解了下来,背在自己的肩上返回了驻地。
    这次,由于她任务完成得出色,部队给她记了一小功。这以后,她多次独自一人敏捷机警地通过对面的封锁线,在对方的眼皮底下传送情报,传达命令,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了首长的多次称赞。
    “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刚点燃,郭俊卿就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揪斗。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污蔑她是“假英雄”、“假花木兰”。“造反派”掀掉她的帽子,揪住她男式的长发,谩骂殴打和坐喷气式车轮大战。
    郭俊卿受难的消息传开后,组织上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将她调到山东西部的曹县任民政局副局长。再改名“郭富”。
    即使遭受批斗,她也从牙缝里省出点钱,5元10元地接济需要的人,还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送给需要温暖的老人。女儿常常发脾气,十七八岁的姑娘还没有工作,连户口还没有报上。她要郭俊卿去找人,可郭俊卿说:“咱们两个人,有我90多元工资,够花的了。人家有困难,先照顾别人。
    1981年4月,她离休了。离休前,她给上级有关部门打报告,要求将“郭富”改为“郭俊卿”,并恢复她本来的女性。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现代花木兰”郭俊卿公开了她的传奇人生。
    1983年9月23日凌晨,中国惟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离开了她为之奋斗的和平岁月,她走时才52岁,她铁骨铮铮,忠心耿耿,一只旧皮箱、一床旧被、一条毛毯是她最贵重的遗物。她身上只有80元钱。她买不起电视机,用了十几年的一只小收音机给她传送五洲喜讯、四海风云。
    “现代花木兰”安卧在苍翠的常州市烈士陵园中,鲜花和芳草拥抱着她,她是大地的女儿。

  • “改革老人”高尚全生平简介

    高尚全1929年9月生于上海市嘉定县。
    195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研究员、教授。
    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1982年起任国家体改委处长、副局长、中国体改研究所所长,1985-1993年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20世纪50~80年代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工作;
    1982年起任国家体改委处长、副局长、中国体改研究所所长。
    1982年起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设计和有关领导工作(其中1985~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早在1956年,他就提出了企业要有自主权的建议(发表于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2版);
    1987年,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并不反映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针对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僵化的以行政指令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原载198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1993年又提出“应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概念”的建议,被吸收到《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6、1997年,参与起草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要致力于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这些建议被吸收进十五大报告中。
    1996年,高尚全在主持香港特区筹委会经济小组工作时,曾担心香港在金融上出问题,从而影响香港回归祖国。他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高度,极富预见性地提出密切注意国际汇市动向、防止国际游资冲击港元的对策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及时批示有关部门采取积极对策。
    1999年,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1]
    2000年10月,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文中,对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为什么要把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以及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也是劳动等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领导的重视。
    2001年,针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他系统地提出了“以民为本”和“民本经济”的理论,论述了民本经济的基本特点、对于深化改革的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三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四是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五是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对改革的相关理论实现了创新。
    2019年9月21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的“与掌门人同行-致敬共和国70周年”主题论坛上,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表示,华为这样的企业需要保护,一流企业的成功需要一流企业家掌门,企业家和商人有本质区别。
    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1年6月27日下午,高尚全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先后参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等6次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提出的关于“企业自主权”“商品经济”“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改革建言,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改革理论的发展。
    在从事改革理论研究与决策的20多年间,高尚全写了大量文章,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探讨,这些高尚全文章中的精华均结集出版。在国内外出版的主要著作包括:《Two Decades of reform in China》、《The Second Revolution》、《中国市场经济纵论》、《市场经济与中国改革》、《China’s Economic Reform》、《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论计划与市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强国之路》、《高尚全选集》、《九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希望之路》、《走中国自己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高尚全文存》(待出)等。此外,他还主编了30多本对改革和发展有广泛影响的经济类书籍。
    1、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1956年12月6日)。
    2、有效地实现计划与市场内在的统一 (1987年11月16日)。
    3、为什么要提出劳动力市场 (1993年11月19日)。
    4、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1998年10月18日)。
    5、扩大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2000年2月27日)。
    6、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1997年9月16日)。
    7、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 (2000年10月8日)。
    8、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000年10月16日)。
    9、加快体制创新,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民营经济发展(2000年10月21日)。
    10、推进制度创新,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12月16日)。
    高尚全同志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及宏观经济的理论、政策方针与方案的研究及部门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尤其关注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等问题。他是中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之一。多次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政策和体制文件的起草工作。
    他提出了“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的观点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他的 “用经济合同替代指令性计划”等建议被吸收到十三大报告中。他参与起草十五大报告,对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学者之一,第一个提出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关键是解决好政府 “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他对“实行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为什么要把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以及“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也是劳动”等问题的阐述,引起了理论界和领导的重视。针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他系统地提出了“以民为本”和“民本经济”的理论,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对改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创新。

祭拜祈福

107950

建馆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提示
创建纪念馆成功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关注心纪奠公众号,输入手机号或名字即可领取纪念馆,完善资料及相片,追思缅怀。
心纪奠
长按二维码保存纪念馆二维码
立即去缅怀
关闭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纪念馆免费建纪念馆

建馆量: 12W+祭拜次数: 757W+

关闭
发布讣告
发布讣告
获取验证码
免费创建讣告免费创建讣告

操作简单方便高效快速传播

关闭
创建家谱
创建家谱
获取验证码
免费创建家谱免费创建家谱

家谱:9156 祭拜: 757W+

提示

请使用如下方式下载心祭奠APP

方式一: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后输入手机号或逝者名字领取纪念馆编辑完善逝者资料,上传相片视频。

心纪奠
长按二维码保存纪念馆二维码
方式二:下载心祭奠APP
下载心纪奠APP
方式三:微信联系平台客服编辑

复制并打开微信

点击此处返回

纪念馆12W+

祭拜757W+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