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曦(1908—1927),女,原名游传玉,1908年3月26日生于四川省巴县大阳沟(后划入重庆市)一个手工业家庭;16岁就读重庆女二师时,在教师、著名共产党人肖楚女启发教育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革命道路。她把自己的原名“游传玉”改成了“游曦”,意思是看到了曙光。
18岁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随军校学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随教导团由南昌、赣州到达广州,任教导团共青团工作队长(支部委员)、女兵班长。
1926年(民国十五年)初,中共党组织委派游曦担任建立重庆市妇联的筹备主任。她作风泼辣,很有组织才干,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筹建工作。 同年4月游曦在巴县图书馆主持召开了有各界妇女代表300余人参加的重庆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大会。会议发表了成立宣言,选举了领导机构,刚满18岁的游曦被选为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
1926年(民国十五年)10月,黄埔军校在武汉办起了分校。中共指示各地党组织选送中共党团员、中国国民党左派和革命青年报考。游曦等人得知后立刻报名。游曦知道参加革命就会有牺牲,进了军校,将来就要上战场,生死难料。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她一度把名字改成了“游牺”,意思是为了革命不怕任何牺牲。1926年底,她和李淑宁(即赵一曼)等三百多人,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东下,抵达武汉。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发动广州起义,游曦随教导团参加工农红军起义行列,她所领导的红军女兵班编入预备队,担负团部的警卫工作。
起义的第二天,游曦奉命带领全班女战士到珠江北岸长堤阻击从对岸反扑过来的国民党军队;当晚10时,起义军主力已撤出市区,她们未接到撤退命令,仍坚守在天字码头,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12月13日,国民党的反动军队在英、美、日帝国主义的炮舰支援下,蜂拥向珠江北岸进攻;女兵班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激战;在危急关头,游曦派一战士回总部联系,并令她转告总部,“宁愿流尽一滴血,也要保卫苏维埃政权”;同时,指着飘扬在阵地上绣着斧头镰刀的红旗,向负伤的同志说:“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高举这面红旗,与敌人拼到底。”不久,敌人又向她们反扑,游曦指挥全班,甩出最后的手榴弹,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后来,当敌人再次发起进攻时,因没有子弹,游曦随即与敌人拼刺刀,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壮烈牺牲,年仅19岁。
战斗结束后,敌人为了泄愤,竟然丧心病狂地将游曦尸体的衣物剥光,肢解成块,在天字码头“示众”三日后投入珠江。
游曦,原名游传玉,1908年3月26日生于四川省巴县嘉陵江畔大阳沟,在母亲吴氏抚育下度过了艰辛的童年,1922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简称重庆女二师)学习。
游传玉在学校里,经常听到共产党员肖楚女老师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国家主义的演讲,并且大量阅读了肖楚女在《新蜀报》上发表鞭挞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文章,思想受到很大的启发;肖楚女经常介绍《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给她们课后学习。游曦了解马克思主义著作后,思想豁然开朗,改名游曦。
1926年初,游曦转入中华大学学习。她根据组织的决定,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发起筹备重庆各界妇女联合会。联合会成立后,又任重庆市妇联的庶务。同年十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游曦立即组织宣传队上街头宣传,参加演出了话剧《母亲的心》。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游曦和同志们立即摘下了国民党青天白日帽徽扔在地下,系上起义的标志红领带。教导团的枪声划破了沉寂的夜空,当日即占领了市内绝大部分地区,揭开了广州起义的序幕; 12月12日晨,反动派的军队开始反扑,观音山上,珠江岸边都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敌兵不断增加,形势越来越紧急。
游曦奉命率领女兵班到珠江北岸的长堤,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当晚十时以后,起义军主力已撤出广州。十三日,反动派的军队在英、日帝国主义的军舰炮火的支持下,蜂拥入市区;来不及撤退的起义士兵和工人赤卫队,与敌人进行巷战。
游曦的女兵班与指挥部已失去联系,仍坚守在长堤的天字码头附近,阻击敌人后续部队渡江;她们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伤员很多,粮水断绝,子弹也不多了,形势危急;游曦和同志们甩出了最后的几个手榴弹,随即和敌人拼刺刀,又一次打退了敌人;但是,她们的子弹打光了,刺刀也拼缺了。游曦凝视着剩下的几个负伤的同志,指着飘扬在阵地上的绣着斧头镰刀的红旗,沉重而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子弹打光了,就在阵地前的敌尸中去捡,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高举起这面大旗!……”她的话还没有说完,敌人又疯狂地扑来,游曦和战友们与敌人经过激烈搏斗献出了年轻生命。
-
1922年(民国十一年)11月6日,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6岁那年,父羊德堂因地主逼债,积郁成疾含恨而亡,母亲刘氏被穷日子逼疯,不久含恨离世。他迫于生活,8岁就到地主家去放牛,12岁跟着哥哥在上海林记地毯厂做童工。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春,因工厂倒闭,兄弟二人失业,只好离开上海,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乡农会主任兼基干民兵队长给他讲述新四军抗日的故事,杨根思参加了乡基干民兵队。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夏,第一区干部在杨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保证了区干部安全转移。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2月,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的一名战士。参军时,登记的工作人员问他的名字,杨根思答为“羊庚熙”却被听成了“杨根思”。2月22日,参军后的杨根思首次参与作战,他用长矛刺进了敌人的心脏,缴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杆枪。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6月上旬,在浙江,国民党军已占领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3路向孝丰城进逼。杨根思奋勇当先,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新四军开辟了进攻道路,被评选为团战斗模范、华东爆破大王,同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月,部队到达军事重镇兖州,杨根思报名去了兄弟部队学习爆破技术。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在攻打泰安天主堂的战斗中,杨根思用18颗手榴弹攻下了全城的制高点——天主堂,战后,杨根思首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0月13日,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他冒着国民党军严密火力封锁,连续三次运送拉雷,炸毁敌前沿阵地地堡,被誉为“爆破大王”。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月,在鲁南战役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国民党守军碉堡群,炸毁敌旅部核心工事,保障部队迅速全歼齐村守敌,俘虏守敌一个排,立大功一次,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底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一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机智地摧毁一组暗堡群,歼敌一个排,战后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0年9月26日,杨根思作为出席全国英模大会的代表,与800多名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一起,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接见。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朝鲜战争中杨根思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
11月25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杨根思所在的部队奉命开往东线长津湖地区,对敌人实施分割围歼。
11月28日,杨根思奉命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高地”东南屏障的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11月29日,他们打退了敌人在大量飞机、炮火支援下的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增援他们的分队正在途中时,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杨根思参加新四军后历任华东第1纵队第1师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副连长、连长。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次作战中,他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立大功一次,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 他先后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荣获“爆破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1950年11月29日,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南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与群敌同归于尽,用生命保住了小高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立下卓越功勋。
-
邱少云,1926年出生于铜梁县少云镇(原关溅乡)一个贫苦贫农家庭。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靠帮人推船为生的父亲就被船老板砍死在船上,不久母亲因贫病交加死在床头。
邱少云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开始了长工生涯,因家庭贫苦,邱少云没有上过学,在参加解放军后,一边苦练杀敌本领,一边学习写字 。
盼来救星
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光荣入伍
1949年12月,解放军挥师入川,进军大西南。成都战役后,川军瓦解。邱少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补进了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第10军29师87团9连。
1950年秋,随连队参加四川内江地区剿匪,在高梁镇战斗中带病参战,奋勇当先,深入匪巢,毙伤匪徒10余名,协同战友活捉匪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进攻,大韩民国节节败退,向美国等盟国求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当日杜鲁门总统授权驻韩美军攻击朝军。1950年7月7日联合国通过84号决议,授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武力干涉朝鲜战事。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组建东北边防军(后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中国可以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作战。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场形势逆转,朝鲜人民军溃退。因为朝鲜对中国封锁了军事情报,所以战争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致使中国领导人对此颇有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还是表示要支持朝鲜。中国政府表示坚决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打击朝鲜人民军,但美军不予理会,军队向中朝边境推进,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地威胁着刚满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关键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英明地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英雄的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并肩作战,抗击侵略。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9] 。
10月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濛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
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濛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
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年 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