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磨盘,转动的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我们一起沿着时间的长河逆流而上,去驰念和缅怀我们永远的亲人范春艳。
此刻,我的妹妹已经获得了永恒的安息,去了极乐世界。在每一个静谧的时刻,准确的说是时时刻刻, 每当看到人去楼空,睹物思人,悲伤和思念在我心头萦绕,泪水还不时涌出眼底。
作为骨肉亲情一奶同胞的大姐,我是世界上最了解她的人之一。她来到世界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生命里最后与病魔作斗争的八个月,整整近五十年来,我们的生活都紧紧融化在一起。
此刻,我和所有深深爱着她的人们一道,慎终追远,追思范春艳的笑声、音容和过往的点点滴滴,这些会成为镌刻在我们心底的永恒印记。
往事像影子一样,时刻伴随,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要把我的妹妹,那些生命过往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上曾经走过的范春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人。
范春艳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将她炽热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毫不吝惜的献给了亲人、事业和生活,作为母亲,她望子成龙;作为职业人,她卓越不凡,飒爽勇敢;作为朋友,她绝世独立,深受爱戴;作为亲人,她深守孝悌,谨而信,泛爱众。她积极进取,勇于作为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驰念和追思。
如果一切重来,时光可再,我想妹妹会带着微笑,用我们熟悉的语气:“瞧!这就是你们眼里的我,写的还挺对!”
她1988年考入了白城幼师,1992年在吉林油田电视台参加工作,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而后继续积极进取,勇于作为,199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系,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金融》、《东方时空》和《农广天地》做主持人、记者和制片人,2007年至今做独立制片人。
她2002年在北京收获了爱情,2004年结婚成家,2007年成为母亲。
在北京生活的23年里,她相夫教子,打拼事业,照顾自己的三口之家,在丈夫和孩子身上毫无保留的倾情投入了精力。
作为媒体工作者,她经常废寝忘食,忘我的工作。而且投身公益事业,还有许多兼职角色和社会工作。
我们亲人对她都是关心、关注和关照,但我们毕竟不生活在北京,不总是在她身边,隔着关山沧海,未必真了解她的日常,我真正了解她日常生活状态的时候是2019年11月份,当时我休假来北京,陪她去安徽卫视参加一个大型会议,为了准备会上的演讲,她废寝忘食了好几天,最终赢得一片掌声。那时我才知道妹妹这些年经常熬夜工作,原本浓密的头发变得稀少。
她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总是信心满满,目光炯炯,又透着无所谓。她喜欢张罗事情,总有新点子,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这一点,倒是和我们的父亲很像,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临终前的一个月,做抖音主播的表弟来看望她,她还给表弟出策划,指导他如何做出自己的风格。
妹妹的炙热情绪,总能感染和带动别人。因为职业或者性格使然,她的生活丰富多彩,朋友圈里展现出来的各种场景,总是显得那么有趣和特别。她乐于听到新东西、发现新事物,也善于尝试自己学到的技能。在她眼里,啥事儿都不是事儿,虽然也常听她说起与人的冲突、吵架,但她好像从来不怕。
即使是不期而遇的愤怒,也能带给她更多的力量。她儿子的家长委员会里,她会主张权利;她房子的租客不省心,他们既吵架指责又协商,最后听起来就像两个多年的朋友;她买了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好像出了什么问题,她又在张罗解决……她的生活里好像总有一些冲突,她也总在解决冲突,她像一个斗士。但她真的很有趣,她会非常直言不讳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为媒体人,她留下了很多光影资料和文字资料。例如公众号,文笔流畅,内容鲜活,写妈妈,写姐姐,写家乡的回忆,写家委会冲突,写与人交往中的感伤……但更多的是写儿子嘟嘟,写嘟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也写自己与儿子相处过程中的纠缠、彷徨,直到后来的接受、悦纳……一切都娓娓道来,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潸然泪下,包括后来的生病,都会在她真诚而独特的笔触中,让我们难过又感动。
患病后,她一个朋友来看望她,朋友回忆道:“春艳说西医给她判了死刑,让她回家休养,她觉得她要活,于是她各处打电话,她说的口干舌燥,身边的病人都惊讶地说,她怎么也不像一个得了大病的人。她讲着这些时候,虽然身体虚弱,但有的是以往那样极有特色的语气,眼神上挑,简直不像有什么严重疾病的人。”
这位朋友还回忆道:“感觉仿佛哪里就有一股主宰我们的力量,就像拿着一把枪,隔几个人打一枪,有人没倒下,活下来就活下来了,有的人就再也不能起来。有人中枪后虚弱、恐惧、悲伤,顾不上身边的世界,但她不是。也许她也恐惧,但她不仅恐惧,还勇敢,还乐观。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我怎么也想不通上天为什么选她中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