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节日期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说起清明节习俗,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扫墓祭祖了,那么清明买什么花拜祭祖宗?清明节上坟可以提前多少天?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本篇就带大家进行逐一解答。
清明买什么花拜祭祖宗
清明节祭拜先人时,许多人会带上鲜花去缅怀去世的亲人,表达对先人的追忆和思念。那么清明买什么花拜祭祖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最常见的有白菊花,白百何,栀子花,黄玫瑰等。建议如果是鲜花的话,选择白色或者素色一类的花比较适合,不建议颜色过于艳丽,有不尊重逝者的说法。
白色的花是适合扫墓的鲜花,像栀子花或素色的花都象征着惋惜和怀念。而黄色的花也能表示哀挽,其中黄菊花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扫墓的鲜花。在传统的祭祀中,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最好不要用带有浓郁香气的鲜艳颜色的花,以免给人不尊重死者的印象。
清明节上坟可以提前多少天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节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返乡祭祖的队伍络绎不绝。但清明节上坟也有时间上的讲究,那么清明节上坟可以提前多少天?一起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扫墓可以提前10天左右亦或是推后10天左右,部分地区扫墓可长达一个月。当然,不同地方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不一样的,如浙江丽水一带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还有的地方在清明节的前七天到后八天上坟都是可以的。
祭祀先人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祭奠方式,清明节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在线追思。现如今,许多城市开始对实地祭奠烧纸燃炮进行限制,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繁忙、路途遥远等因素影响,人们无法按时祭拜祖先,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网络祭祀、网络追思等绿色祭祀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也可以在网上给亲人建一个纪念馆进行网上缅怀,把亲人的相片,脑海中的记忆记录在纪念馆中,既可以在线上悼念,又可以保存在云端供后人缅怀,让生命故事得已传承,这也是对逝者另外一种有意义的缅怀方式。
如何进行网上祭奠,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来操作,其实流程很简单,1分钟就可以完成。具体流程如下:
以心纪奠网上纪奠平台为例:
1、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逝者姓名,创建人手机号,输入验证码,点免费建纪念馆按钮即可完成建馆,最后保存好建馆二维码。
2、a、方法一:点微信右上角+号打开扫一扫,选择图片扫码,选中第一步保存的二维码。即可进入纪念馆。具体参考如下图:
b、方法二:或者点微信右上角+号选添加朋友,选公众号,在搜索框中输入“心纪奠”公众号,点击心纪奠关注,在底部输入框中输入逝者名字或手机号领取纪念馆即可。具体参考如下图:
3、进入纪念馆后,可以上传逝者相片,视频,邀请亲友一起来追思缅怀,同时可以选择相关祭品,如冥币、香箔,蜡烛、鲜花等进行在线祭拜、祈福。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
清明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从古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那么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介子推。春秋时期,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便归隐山林,为了请他出山,晋文公吩咐手下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坚决不下山,最后发现在一棵枯树下被烧死了,还留下劝谏之诗,晋文公十分悲痛,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把这座绵山改为介山,并规定全国每年这一天不得生火做饭。第二年晋文公来祭祀,看到了柳树竟然死而复生了,祭拜后,晋文公赐名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插柳枝。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
“清明插柳”风俗由来已久。民间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关于清明节扫墓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清明买什么水果祭拜祖宗?清明节扫墓适合带什么水果?
心纪奠答:清明上坟最好的五种水果:苹果、香蕉、橘子、橙子、圣女果。
上坟摆的水果一般需要摆单数个,一般来说3-5个是比较常见的。而上坟大多是带上时令水果,外加一束白菊,但是上坟的水果也不适合随便什么水果都可以的,像是梨、葡萄、李子等水果是不行的。
网友问:清明节祭祀鲜花一般多少支?有什么讲究?
心纪奠答:无特殊禁忌,按照心意选择即可。
自古以来,祭祀用的鲜花就没有数量要求,有数量要求的是表达爱意的,例如10朵玫瑰的意思是“十全十美”,而祭祀用的花,对数量上不做要求,有心意即可,如果自己实在是不会,可以在花店购买花束。
照片会泛黄,手机会坏会丢失,头脑中的记忆会日渐模糊,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免费建馆”,为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将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同时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在线追思,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