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有“慎终追远”的传统,尤其重视家族和祖先,在很多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都会缅怀祭拜他们。在中国民间,寒衣节深受人们的重视,那么十月初一寒衣节是什么节日?寒衣节烧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本篇就带大家进行逐一解答。
十月初一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寒衣节是一个著名的传统节日,从古流传,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十月初一寒衣节是什么节日?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又称秋祭、鬼头日、十月朝、祭祖节、烧衣节、授衣节等,因为在鬼节这天祭祀祖先的虔诚标志之一是哭,所以又叫“哭节”,与三月三、清明、中元节并称中国四大鬼节。
2、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3、寒衣节也是中国传统民俗,在我国古代民间将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烧纸的最佳时间
作为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烧纸是寒衣节的重要习俗,但烧纸也有时间上的讲究,那么寒衣节烧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
寒衣节烧纸最佳时间在早上6:00左右,可以根据日出生的时间调整;
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也就说: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一般是提前2-3天就好了。
祭祀先人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祭奠方式,寒衣节的时候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在线追思。现如今,许多城市开始对实地祭奠烧纸燃炮进行限制,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繁忙、路途遥远等因素影响,人们无法按时祭拜祖先,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网络祭祀、网络追思等绿色祭祀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也可以在网上给亲人建一个纪念馆进行网上缅怀,把亲人的相片,脑海中的记忆记录在纪念馆中,既可以在线上悼念,又可以保存在云端供后人缅怀,让生命故事得已传承,这也是对逝者另外一种有意义的缅怀方式。
如何进行网上祭奠,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来操作,其实流程很简单,1分钟就可以完成。具体流程如下:
以心纪奠网上纪奠平台为例:
1、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逝者姓名,创建人手机号,输入验证码,点免费建纪念馆按钮即可完成建馆,最后保存好建馆二维码。
2、a、方法一:点微信右上角+号打开扫一扫,选择图片扫码,选中第一步保存的二维码。即可进入纪念馆。具体参考如下图:
b、方法二:或者点微信右上角+号选添加朋友,选公众号,在搜索框中输入“心纪奠”公众号,点击心纪奠关注,在底部输入框中输入逝者名字或手机号领取纪念馆即可。具体参考如下图:
3、进入纪念馆后,可以上传逝者相片,视频,邀请亲友一起来追思缅怀,同时可以选择相关祭品,如冥币、香箔,蜡烛、鲜花等进行在线祭拜、祈福。
十月初一寒衣节诗词
寒衣节的时候,人们祭祀先人,表达哀思之情。在古代,不少文人墨客也会写诗描绘此节,那么十月初一寒衣节的诗词有哪些呢?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十月初一寒衣节可以回娘家吗
在很多传统节日中,人们会遵循着一些禁忌,以免产生不好的影响,寒衣节也不例外,今年的寒衣节即将到来,那么十月初一寒衣节可以回娘家吗?
寒衣节可以回娘家。虽然说寒衣节是也是属于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但是国家也没有确切规定在寒衣节不可以回娘家,寒衣节这天,人们是可以回娘家的。而中元节则是由不可以回娘家的。
关于十月初一寒衣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10月25日是什么日子?这是什么节日?
心纪奠答: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网友问:寒衣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祖节日吗?寒衣节是祭祖节吗?
心纪奠答: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有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除夕。正好是四季每一季都有祭祖的节日。寒衣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民众称之为鬼头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纪念仙逝的亲人,谓之送寒衣就是焚烧一些衣物给先人。
照片会泛黄,手机会坏会丢失,头脑中的记忆会日渐模糊,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免费建馆”,为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将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同时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在线追思,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