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此时天气逐渐变冷,人们也思念起逝世的亲人,按照民间的传统,人们要祭祀先人,以示孝敬,不忘本。那么十月一送寒衣烧什么最好?寒衣节需要准备什么供品?寒衣节的意义是什么?本篇就带大家进行逐一解答。
十月一送寒衣烧什么最好
《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寒衣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那么十月一送寒衣烧什么最好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十月一寒衣节,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四样:寒衣、五色纸、冥币及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
凡属赠给逝者的衣服、冥钞诸物,都务必烧焚,仅有烧的干净整洁,这种阳世的打印纸张,才可以转换为地府的丝绸布料、房屋衣衾及金银铜钱。要是有一点沒有烧燃,就功亏一篑、亡人不可以应用。因此十月一日烧寒衣,要尤其仔细认真。
寒衣节需要准备什么供品
寒衣节祭祀先人时,供品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供品的选择,很多人却感到十分困扰,那么寒衣节需要准备什么供品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般来说,在寒衣节当天上坟准备的供品为寒衣(纸衣)、香烛、纸钱、水果、饺子、五色纸、香箔、素酒等其他贡品。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
祭祀先人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祭奠方式,寒衣节的时候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在线追思。现如今,许多城市开始对实地祭奠烧纸燃炮进行限制,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繁忙、路途遥远等因素影响,人们无法按时祭拜祖先,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网络祭祀、网络追思等绿色祭祀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也可以在网上给亲人建一个纪念馆进行网上缅怀,把亲人的相片,脑海中的记忆记录在纪念馆中,既可以在线上悼念,又可以保存在云端供后人缅怀,让生命故事得已传承,这也是对逝者另外一种有意义的缅怀方式。
如何进行网上祭奠,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来操作,其实流程很简单,1分钟就可以完成。具体流程如下:
以心纪奠网上纪奠平台为例:
1、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逝者姓名,创建人手机号,输入验证码,点免费建纪念馆按钮即可完成建馆,最后保存好建馆二维码。
2、a、方法一:点微信右上角+号打开扫一扫,选择图片扫码,选中第一步保存的二维码。即可进入纪念馆。具体参考如下图:
b、方法二:或者点微信右上角+号选添加朋友,选公众号,在搜索框中输入“心纪奠”公众号,点击心纪奠关注,在底部输入框中输入逝者名字或手机号领取纪念馆即可。具体参考如下图:
3、进入纪念馆后,可以上传逝者相片,视频,邀请亲友一起来追思缅怀,同时可以选择相关祭品,如冥币、香箔,蜡烛、鲜花等进行在线祭拜、祈福。
寒衣节的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从古传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寒衣节的意义是什么?
寒衣节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放弃浊思尘念,清净身心,正心诚意,用心灵与天地自然交流融合,这是寒衣节的精神与灵魂,也是寒衣节值得发扬的意义。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祭祀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十月朝”、“祭祖节”。 寒衣节也意味严冬的到来。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以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嚯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这个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寒衣节是哪一天
对于人们来说,寒衣节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一年一度的寒衣节即将到来,那么寒衣节是哪一天呢?
2022年寒衣节时间:2022年10月25日,星期二,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关于寒衣节送寒衣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寒衣节烧寒衣可以延后吗?能简单说明一下吗?
心纪奠答: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不可拖后。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踢里踏拉的,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
网友问:寒衣节可以和亲人一起烧寒衣吗?有送寒衣人数的限制吗?
心纪奠答:送寒衣没有人数限制,可以一家亲缘共同办理,很多年青人对这个不理解,认为这是个迷信,不支持老年人搞迷信活动,也有的老人怕孩子们不理解,不愿带子孙们参与。实际没有必要,应该支持才对,因为祭奠先人实际上有更深的一层含义,是教育后人如何延续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好好孝敬老人、孝敬先人。
照片会泛黄,手机会坏会丢失,头脑中的记忆会日渐模糊,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免费建馆”,为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将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同时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在线追思,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