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民间,又被人们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
自古以来,元宵节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要活动,这一天,人们普遍要挂灯、观灯,所以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
据传,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也有学者认为,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并以三元配三官,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道:“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所以上元节要燃灯。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元宵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灯笼,处处是花团锦簇,灯光摇曳的景象。
除了挂灯、打灯、观灯,人们也会在祖上安息的地方送灯,让他们在热闹的元宵佳节也能够感受到后人的问候和温暖。不管月色皎洁还是昏暗,在很多地区,都可以看见一团一簇的灯光。送灯又称“送亮、亮灯”,一般“灯”是由蜡烛、灯罩纸、竹签等组成。元宵节送灯的时候,以谁先点燃为吉利。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会被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所以送灯祭祖一定要记得带火柴。
元宵节,是一个蕴含着温暖,流淌着眷念的节日,这一天,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年轻人在灯下互诉情思,和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盏灯,都连着血缘亲情,每一盏灯,都带着人们的期许和祝福。但很多过年的返乡人,在元宵佳节到来的时候,早已离开家乡又一次踏上远程,办法陪伴在亲人的身边,这时,可以通过网络科技送上诚挚的祝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而对于那些阴阳两隔,无法回乡祭祀的人们,也可以借助网上祭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敬意。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即将到来,心纪奠推出了元宵节思亲团圆的暖心活动,让每一天思念亲人的人们,也能送上温暖的节日祝福。
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元宵佳节,满怀柔情,几丝眷念,愿每一盏花灯都能照亮幸福的明天,愿每一份思念都能顺利送达,祝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