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时候该做什么,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那春节的时候该做什么呢?过年拜年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面为您介绍春节相关内容。
春节的时候该做什么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的时间里,举行着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有的是为了迎接春节的来到,有的则是为了欢度春节。那春节的时候该做什么呢?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祭祖和祭神习俗有了新的形式。
我们可以在网上为先祖和神明在网上建立一个纪念馆,这样就能随时随地祭奠了。关注心纪奠公众号或者点击页面的创建纪念馆,输入手机号验证码,之后就可进入馆内祭拜、上香、献花等等。
三、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四、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五、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春节的别称
我们在文章开始就介绍过春节由于来源已久,有很多的别称,那这些被称分别有什么内涵呢?下面为您介绍春节的别称。
1、新春
新春是春节的俗称之一。新春顾名思义新的春天,又有初春和早春之意。每年春节一到,万物开始复苏,新一年的春天开始到来,故人们又把春节叫做新春。所以,我们经常在春节到来之际,会看到“新春佳节”“新春快乐”等词语。
2、新岁
在我国传统里,“岁”又有“年”之意,即“新岁”是“新年”的意思。很多人以为,新年指的是元旦,而不是春节,但其实在我国人民的显意识里,只有农历一月一日才算是年的开始,才是新的一年。所以,大多数人也把春节叫新年,俗称新岁。
3、大年
大年是比较口头的春节俗称,每年从春节前一夜开始,大家就开始说“大年”了。常见的有“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一直到春节的第十天,人们都习惯在日期前面加个“大年”。为什么人们又将春节叫“大年”呢俗话说“百节年最大”,因为是最大的节日,故有了“大年”之称。
大年初一的禁忌
春节作为一个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除了有很多风俗之外自然有很多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下面为您介绍大年初一的禁忌。
1、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话,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打发(大发,发财之意)”等来弥补。
2、米缸不能空着,需要添满,空着会有不好的寓意,是不吉利的。
3、忌洒水、倒垃圾。这一天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唯恐把“财扫走、倒掉。春节期间燃放鞭炮,地上纸屑、垃圾多,可将垃圾往里聚拢,不倒出去。
4、忌讨债。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初一到初四都是忌讳的。
5、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有被“掏空”的危险。
过年拜年的注意事项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那过年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第一:拜年的时间
晚辈向长辈拜年一般选择上午,但也不要太早,因为人们一般在春节这天虽然起的早,但是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做,太早登门拜年会让主人来不及准备。
第二:拜年的穿着
在拜年期间,人们一般会选择穿上新衣服,代表新年新气象,所以需要注意穿着得体,不要穿的过于随便,也不要穿得过于奇装异服,因为毕竟大多数长辈还是喜欢中规中矩的服饰。如果衣服颜色较深较暗,可搭配些亮色的围巾来衬托,突出节日的喜庆。
第三:拜年的礼仪
在去到亲朋好友家后,要对在的人一一打招呼,说一些新年的祝福语,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不要像在自己家的一样随意到处走,要注意坐姿端正、言谈举止要礼貌。
关于春节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春节的起源是什么呢?春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心纪奠答: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网友问:郑州地区的过年习俗是怎样的呢?郑州是什么过春节的呢?
心纪奠答:
郑州春节习俗:偷斋灯和背枣山。
所谓斋灯,就是在年三十之前,蒸蒸馍时,把馒头大小的一疙瘩发面,做成一个小碗的样子,和蒸馍一起蒸熟。等到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饺子的时候,为了对神或者已经故去的长辈一年来所给予的保佑的感谢,在馍碗里倒上少许的食用油,找来一截线做捻,点燃,放在大门口的神龛里,或者门墩上抑或先祖的牌位前,供奉他们。
背枣山,还是和吃有关。年三十之前,蒸蒸馍的时候,同时也把枣山给蒸出来。所谓枣山,就是把发面做成一个甜瓜大小像山一样的形状,然后在上面插上一圈一圈的枣,蒸熟。等大年初二,闺女女婿带着外甥外甥女来拜过年,吃过饭回自己家时,就把这枣山,给外甥拿出来,让带回家里去慢慢吃。这枣山大概象征着盼望外甥外甥女早一点长大成人,也许象征希望外甥外甥女早一点发大财吧。反正都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而已。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这些和吃有关的“古老”的习俗被人们“弃置殆尽”。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人不是活在后悔里,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们继续,比如把逝者生命故事记录保存下来,不要等以后很多记忆忘了、相片丢了才后悔现在没有举手之劳做这一步。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不留下新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