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龙头节的由来、龙头节有什么风俗、龙头节的注意事项、龙头节有什么意义以及关于龙头节的问题解答等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龙头节的由来
关于龙头节由来有三种说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龙头节的由来。
由来一、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由来二、与古代天象有关。
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由来三、龙抬头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
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龙头节有什么风俗
二月二龙头节是民间最为关注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提示人们春耕的好时机来了。那么,龙头节还有什么风俗呢?
1、龙头节祭龙、祭土地公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在龙头节有些地方也会祭祖祭亲,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祭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疫情的影响和相关的环保措施的号召下,网上祭祀已成为最好的选择。网上祭祀就是为了方便那些不能亲自去祭祀的人或是那些在远方的游子,让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祭祀,表达思念敬缅之情。那么如何网上祭祀呢?
一、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建立纪念馆。
二、填写逝者资料信息,可以邀请微信好友,一同书写生平事迹,上传照片。
三、进入纪念馆后,选择祭品,如冥币、香箔等,即可祭拜祈福。
2、龙头节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3、龙头节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4、龙头节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5、龙头节理发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
6、龙头节炒蝎豆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发展拓新。
龙头节的注意事项
在我国逢年过节会有一些讲究和注意事项,龙头节也不例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龙头节的注意事项。
1、龙头节忌利器。
二月二这天要格外小心,不能动刀动剪动针线,否则会伤到“龙目”,戳到“龙眼”。
2、龙头节忌推磨。
二月二当天忌推磨,以免压住龙头。
3、龙头节忌早上担水。
二月二当天最好不要担水,因为害怕担水的时候,水桶如果碰到井梆,则会碰伤龙头,属于大忌讳。在山西、河北则是怕早上担水的时候,会把龙子担回家。
4、龙头节忌纺花。
因为“二月二纺花,胭了龙毛龙抓”,也就说二月二这天纺花,可能就会被雷公电母惩罚。
5、龙头节忌洗衣。
在有些地方,二月二妇女们是不能洗衣服的,因为怕污了水源,伤了龙皮。
6、龙头节忌日出前出门。
在武城一带,忌太阳没升起前出屋,据说这样会“踢囤尖”,也就是砸了一年丰收的希望。
龙头节有什么意义
龙头节是一个农事节日,所以在民间其意义非凡。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龙头节有什么意义。
龙抬头这个节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可见与农业密切相关,事实上,龙抬头意味着冬眠结束,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兴旺,一年的好春已到,耕种播收也要忙起来了。故这一天又被赋予了迎福纳吉的寓意。
关于龙头节的问题解答:
网友问:龙头节是一个什么节日?谁能讲解一下?
心纪奠答:
龙抬头节,阴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也叫春龙节、春花节,民间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网友问:龙头节与“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心纪奠答:
二月二,龙抬头”,指的就是龙头节,又叫春龙节。这个节日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了。每逢龙头节,人们都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停止做针线活,以免伤了龙目。民间还流传一种“引龙回”的活动:在龙头节这天清晨点上灯笼,把草灰或谷糠从河边或井边直撒到屋内的水缸旁。这虽是一种迷信,但却反映出人们对龙的崇拜,具有祈求龙神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威力无比的神异动物,它执掌着农业的丰收和水旱灾害。据传说,龙是冬天要蛰伏的动物,在惊蛰这天苏醒过来。醒来后,就要抬头,于是惊雷滚滚,春雨绵绵,万物也开始苏醒了。
实际上,龙是不存在的。古人设立这个节日不是出自迷信,而是有一定根据的。龙头节中的龙不是指神话中的龙,而是苍龙星座。
上古时,人们曾经专门以苍龙星座的方位作为定季节的标准。东方苍龙星座包括角、元、氏、房、心、尾、箕七宿,角就是龙角。所谓龙抬头就是指角宿初昏时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28宿(也称“28舍”或“28星”)中,东方的角宿正好与西方的奎宿相对。每当初昏,奎宿随太阳西落时,角宿便东升了。这就是古人为什么把2月2日叫“龙抬头”的道理。还有因为这时正是春播的关键时刻,所以古人把它定为节日,以便不误农时。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免费建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