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祭奠谁,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自然关于端午节就衍生出了很多的传说故事。那具体端午节祭奠谁呢?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呢?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做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端午节相关内容。
端午节祭奠谁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是祭奠谁的,人们都非常感兴趣,下面为您介绍端午节祭奠谁。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种版本,各有其根据。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应该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的传说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节,已广为流传且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民间也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祭奠一个人也可以在网上为他建立一个纪念馆。可以关注心纪奠公众号或者点击本页面免费建馆,为屈原建立一个纪念馆,怀念他的英雄气节和精神。既能随时随地缅怀而且避免了浪费资源,是现在科技进步的结晶。
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由此人们对于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也产生了很多的联想,那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呢?下面为您介绍。
传说,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之后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伍子胥觉得应彻底消灭越国余孽,但夫差不听,且因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时候不少地方都有庆祝的活动和习俗,南北方的习俗也不太相同。那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具体会做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据说最早的起源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举行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也有点缀装饰的作用。香囊内一般配有朱砂、雄黄、香药等药材,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小巧可爱。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传达爱意。
3、悬艾
端午节期间,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这种说法流传到民间之后,人们都挂钟馗像来使小鬼退避。
关于端午节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各个朝代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端午节的呢?
心纪奠答:
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许文通《端阳采撷》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
4、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朱翌《朝中措》
5、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苏轼《六幺令》
网友问:关于端午节赛龙舟有什么传说吗?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呢?
心纪奠答:
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把爱留住,把记忆留住,把生命的印记留住,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缅怀,花一分钟在心纪奠创建一个免费纪念馆,邀请亲友一起各自把逝者相片视频传到纪念馆。长久保存,随时缅怀。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