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春节习俗差异,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中国富有特色的节日。并且有着很丰富的习俗与活动,那春节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存在南北春节习俗差异吗?下面为您介绍春节相关内容。
南北春节习俗差异
过年的饮食习俗差异即是南北方春节习俗的最大不同。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而这也就造就了南北方截然不同而又精彩纷呈的饮食文化。下面为您介绍南北春节习俗差异。
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的人们,准备年货的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白菜是基本必备品,临近春节,会往家里成袋的囤积白菜,那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另外,肉类也是必备品。在北方的家里,常会看到人们为了包饺子提前准备出很多的肉馅。另外,北方的备年货最重要的还有蒸馒头这一项。特别在乡村地区,人们会蒸各种花式馒头,来表达对春节的喜悦。
但是在南方,过年的时候最常见的年货则是腊肉和年糕等。进入冬天,家家户户开始晒腊肉。当然年糕也是必不可少的,南方各地的年糕种类繁多,十分美味。此外,汤圆也是南方人过年必不可少之物。汤圆也叫“团子”、“圆子”,取“全家团圆”之意,而年糕则是寓意着“年年高”。象征来年生活、事业步步高升。
除夕祭祀
在我国的农历春节期间,祭祖一般都集中在除夕这天,因为这个时间基本所有的亲人都在。下面为您介绍除夕祭祀的主要内容。
除夕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正好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到来之前,由家长主祭,点燃三炷香,然后叩拜,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也叫"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除夕祭祖的方式也更加多样了,我们可以在网上为先祖建立一个纪念馆,将先祖的事迹传到网上,把他的音容笑貌永久保存。只要关注心纪奠公众号或者点击上面的免费建馆,就能立刻为先祖建立一个不会消失的纪念馆。
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这是春节的前身。下面为您介绍关于春节的习俗的由来。
春节,即农历新年,也叫过年,指的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者是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作为春节的重头部分。春节历史悠久,传说最初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初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当然,这些活动受所在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但大体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习俗丰富多彩,有些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春节也有“年节”之称,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受人重视的传统佳节。
关于春节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都有放鞭炮的习俗,那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心纪奠答:
放鞭炮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所以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网友问:春节的时候我们这里有大扫除的习惯,在过年前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请问这个习俗有什么说法呢?
心纪奠答: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但现代社会由于家人上班时间紧张,有主张在除夕前最近的一个“周末”进行大扫除较好,因为“周末”家人一般都在家,全家齐动手,扫除较彻底,因此很多人喜欢选除夕前的周末进行大扫除。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把爱留住,把记忆留住,把生命的印记留住,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缅怀,花一分钟在心纪奠创建一个免费纪念馆,邀请亲友一起各自把逝者相片视频传到纪念馆。长久保存,随时缅怀。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