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时候吃什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所以也叫重九节。在唐朝的时候重阳节被定为官方节日,一般有登高、赏秋等习俗。那重阳节的时候应该吃什么呢?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呢?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相关内容。
重阳节的时候吃什么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著名传统节日,很多的习俗都和这个节日有关,那重阳节的时候应该吃什么呢?重阳节有什么食俗呢?下面为您介绍。
1、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2、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五劳七伤。在《本草纲目》中,羊肉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
3、、螃蟹
重阳节的吃食,还有螃蟹。秋风起,蟹黄肥,此时正是湖蟹上市、江南食蟹的好季节。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
4、花糕
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以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
5、无花果
现代研究发现,无花果中含有补骨脂素、佛柑内酯等活性成分及芳香物质苯甲醛,可抑制癌细胞生成,可预防肝癌、胃癌的发生,延缓、抑制移植性肉瘤、自发性乳癌、淋巴肉瘤的发展或恶化,最终可致肿瘤坏死、退化。无花果含有的大量糖类、脂类、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重阳节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的习俗都是来源与这个节日,那九九重阳节的习俗具体有哪些呢?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二、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三、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五、登高出游
古人重阳登高,本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在山西晋南地区,自古也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
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正是秋高气爽,天朗气清的好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登高望远,那么重阳节登高的起源是什么?
说法一:重阳登高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信奉山神可以使人免除灾害。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因此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这里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的看法)。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必须往山上游玩,以避免灾祸。最初人们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平安吉祥,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娱乐活动。
说法二: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活不多,农民相对比较清闲。而这时正是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植物的成熟季节,于是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并把这种上山采集的活动叫做“小秋收”。因此,九月初九登高的习俗由此演变而来。
关于重阳节的相关问答
网友问:关于重阳节喝菊花酒的典故有哪些?重阳节喝菊花酒有什么风俗来由吗?
心纪奠答:
1、《西京杂记》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2、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
3、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4、《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5、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
网友问:重阳节为什么被称为老人节呢?重阳节是老人节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心纪奠答: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作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并不尊敬他们,更不能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他们,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
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把爱留住,把记忆留住,把生命的印记留住,是我们对逝者最好的缅怀,花一分钟在心纪奠创建一个免费纪念馆,邀请亲友一起各自把逝者相片视频传到纪念馆。长久保存,随时缅怀。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