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重阳节的歌谣,那么重阳节有什么民间歌谣?重阳节有什么传说?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下面心纪奠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果感兴趣的话就一起看下去吧。
重阳节有什么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那么重阳节有什么民间歌谣?
重阳节的习俗歌谣(一)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仫佬族)
九月九风吹满天哮。
重阳无雨一冬晴。
重阳节的习俗歌谣(二)
重阳节,又试话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劳?
虽则系如画嘅秋山,游吓亦好,做乜偏要向往重阳个日,至晓得风骚。
你话敢样就可以避灾,亦何不大早。点解你单身前往、又试剩落个的妻孥。
开讲话一部通书,都唔睇得到老。况系个的区区陈迹,重驶乜咁心操。
既系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悭吓脚步,何苦去寻烦恼。
不若静坐思量,想吓边一样可图。
重阳节的习俗歌谣(三)
九月九,个个都去登高,你睇个班嫩仔,走得气嘈嘈。放起个只纸鹞在高处舞,扶汉声声(响弓声),唤起个的懦夫,总系企在个处风头,须要努力正好。
虽有声威,可惜你未满羽毛,怕只怕失足云霄,个阵就遗恨万古。咪估个条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个佬流灾流难,边处唔流到。唉!难把身世顾,只望得天怜悯,俾你有点功劳。
重阳节的习俗歌谣(四)
九月九,系重阳,登高人仔一双双。绿女红男随处咁荡,你睇扯旗山下几多女娇娘。系咯呢阵男女平权民气渐长,好似黄花晚节,你话几咁馨香,止怕落帽龙山,年年咁混账。
可惜只知寻乐,不记得国破家亡,罢咯等我趁此良辰,便把民族高唱,万望大家齐醒,快把革命提倡。个阵扫尽胡儿除尽魍魉。唉,须要细想,避灾系咁样,古云匹夫有责,莫个自弃权强。
重阳节有什么传说
重阳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历史的发展中,重阳节也产生了很多精彩的传说故事,那么重阳节有什么传说?
一、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桓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桓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桓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桓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桓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二、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三、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重阳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习俗文化十分丰富,那么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饮菊花酒
菊花,是我国是长寿名花,又名“延寿客”。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也叫越椒或艾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茱萸雅号“辟邪翁”,它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但在近代,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是,茱萸在早期民众的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重阳节祭祖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祭祀方式,还有网上祭祀。网上祭祀没有呛人的烟雾,没有振耳的声响,而且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祭祀,即使不在一个城市的亲人们也可以登录一个平台共同祭拜。如果你对网上祭祀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心纪奠公众号,随时缅怀和追忆。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重阳游乐
重阳节也是古代中国人开展骑射活动的大好时机。南北朝時,朝廷規定,每年重阳,人们必須骑马射箭,并将它列入武举应试科目。唐朝,朝廷允许五品以上官员在重阳时齐聚于玄武门,练习骑射。至於民间喜好的放风筝活动,更呈现了放去灾邪、除去晦气的心理寄託。
簪菊
汉民族女子自古便有簪花之俗,依节令不同簪戴不同的花卉。春天多簪牡丹、芍药,夏天多簪石榴、茉莉,秋天多簪菊花、秋葵等。重阳节簪菊风行,唐杜牧诗《九日齐山登高》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簪菊之俗唐代已有,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不仅女子簪菊,男子也可簪菊,这可不是什么异常风习,古时汉族男女皆留长发插笄,人们在重阳登高赏菊时在发上插上几朵,颇显热爱生活的灵动和俏皮,且古人认为菊花可避邪、增长寿,重阳簪戴男女老少皆宜。
菊花馔
以菊花入馔历史悠久,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制肴佳品。其吃法很多,焖、蒸、煮、炒、烧、拌皆宜,还可切丝入馅,如做成菊花酥饼和菊花饺等。菊花入食多用黄、白菊,杭白菊、黄山贡菊等都是上品。
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习俗有登高、吃重阳糕、喝菊花酒、佩茱萸叶,好友相聚对诗。
敬老
重阳节又是一个敬老节。九为阳数之极,“九九”亦含长久、长寿之意,重阳菊花则是长寿之草,重阳时节正值民间秋祭荐祖,故重阳节便有了尊老敬老之意。这一天,老人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戴茱萸佩、吃重阳糕,享受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节日欢乐。
关于重阳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心纪奠答:
1、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4、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5、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7、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8、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9、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0、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网友问:关于重阳节的谚语有哪些?急急急!!感谢!!
心纪奠答:
1、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苏)
2、重阳无雨一冬晴(苏、浙、鄂等)
3、重阳无雨,九月无霜(皖)
4、重阳无雨,冬至多雨(湘)
5、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6、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7、重阳有雨,下年雨缺(陕)
8、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鄂)
9、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10、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11、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1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照片会泛黄,手机会坏会丢失,头脑中的记忆会日渐模糊,为逝去亲人在心纪奠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敬畏。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