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事死者如事生”的传统。尤其是民间,人们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思念,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这样的仪式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不同的历史时期,丧葬和祭祀的表达形式也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无外乎是表达对亡者的思念。
冬日至,夜风寒,随着冬天的到来,寒冷随之到来,人们开始增添衣服,抵御冷风冽冽。十月一日,传统的寒衣节随着冷空气的来袭慢慢到来,人们自己在添上厚衣服的同时,不免也想到给逝去的人增添衣物,于是五色纸做成的寒衣便发挥了它的作用。可将纸做的寒衣焚烧给逝去的亲人,供地下的亲人御寒,这种风俗就叫“烧寒衣”,是寒衣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寒衣节最初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周王朝,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节日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间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寒衣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北宋时期,寒衣节的习俗主要有两个方面:授衣和烧衣。所谓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员赏赐棉衣,以示关怀。南宋时期,民间开始兴起在十月朔日扫墓,并焚烧衣物。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至元代,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
到了明代,送寒衣的习俗进一步发展,寒衣也更加丰富多彩。裁五色纸作男女衣,焚烧谓之送寒衣的习俗,应该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流行的。《诗经》里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从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冷,就要慢慢加衣服了,而到了农历十月开始,冬天就要来了,换季的衣服必须要备好。寒衣节厚衣祭祖的习俗,代表了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活着的人要添衣,逝去的先人也要添衣。这也是表达我们后辈,不忘先祖,继承他们血脉和遗志的一种心灵寄托。
“逝者安息,生者如斯。”通过我们对先辈的怀念、哀思,一是心灵上的寄托,二是给后人做的示范教育。这也是所谓的“事死者,如事生”。寒衣节即将来临之际,因新冠疫情的缘故,很多地方已经不允许聚集。为此心纪奠平台特地开展“网上烧寒衣”的活动,将传统的祭祖习俗搬到了网上,既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避免浪费,又能表达孝心、传达善念、缅怀亲人。只要点击页面上方的免费建馆或者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给逝去的亲人建一个纪念馆,就能随时随地哀悼缅怀逝者。寒衣节的活动还在继续,现在去心纪奠给逝者建馆来传达自己的心意吧。
凉秋已过,寒冬将至,寒衣节是一个寄托了无数人哀思悼念的节日,在冷冽的寒风中寄去给逝去亲人的思念。逝者已去,我们更应珍惜触手可及的幸福,给逝者送寒衣的同时别忘记给自己添上冬衣,让此岸和彼岸的人能共享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