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含义,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和传承,有很多的习俗活动随之流传了下来。那重阳节有什么含义呢?重阳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呢?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相关内容。
重阳节有什么含义
重阳节这个节日从上古时期就有过重阳的记载,只不过重阳节怎么形成的由于当时的文字体系不发达而没能流传下来。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具体的史实已不可考,所以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重阳节的传说。下面为您介绍关于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被定为我国的重阳节,因“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自然有很多的传统民俗和这里的文化相适应。下面为您介绍一下,重阳节的传统民俗。
1、登高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去登高,因为人们觉得登高可以避免灾祸。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可以一边欣赏山上的美景,一边吃着美食。
2、赏菊
重阳节也叫菊花节,每年重阳节的时候,正是菊花开放的好时候,菊是长寿之花,是文人们赞美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在重阳节的时候,民间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的菊花展,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3、吃重阳糕
精致的重阳糕是要做成九层宝塔样子的,在重阳糕的最上方还会插上两只糕点做的小羊,这意味着重阳(羊)之意;有的地方还会在重阳糕上面插上一面红旗等等。家中的老一辈就会将重阳糕中的片糕搭在小一辈的额头上,祝愿子女儿孙百事俱高。
4、喝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人们认为重阳节时候的菊花酒有延年益寿的功能,所以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在重阳节的时候喝菊花酒。
5、宴师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6、祭祖
重阳节祭祖习俗由来已久,基本从重阳节的起源传说里就有说是源于古代的秋日祭祀活动。因此,过重阳时一般家里的老人都会去祭奠祖先。
年轻人如果抽不开身可以在网上为祖先建立一个纪念馆,将亲人的资料传到网上完善好就可以立刻为祖先建立一个纪念馆。只要关注心纪奠公众号或者点击上面的按钮就可以一键建馆。
重阳节的现代意义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这千年中,传统节日历经了无数风霜的洗礼和无数岁月的冲击,到了现代也有了新的意义。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现代意义。
一是“孝”文化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1988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是“寿”文化
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三是“雅”文化
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关于重阳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有哪些古诗是描写重阳节的呢?
心纪奠答:
1、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梧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柳永《斗百花》
网友问:九月九重阳,关于吃糕有没有什么典故或者传说呢?有什么吃糕的历史吗?
心纪奠答:
关于吃糕的历史:
汉代:据《西京杂记》载,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
关于吃糕的传说:
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你知道吗,没有比创建一个纪念馆更有意义的缅怀。深情的祭文,隆重的葬礼都是过眼云烟,能让后人记住的,就是把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