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所以被称为“重阳”,那么重阳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的?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应该注意什么?下面心纪奠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果感兴趣的话就一起看下去吧。
重阳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的
重阳节的历史悠久,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古老节日,那么重阳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的?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关于重阳节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九”在数字中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自古便有祭祖的传统习俗,那么除了祭祖,重阳节的习俗还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有着躲避灾难的含义。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祭祖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网上祭祀成为了人们的新选择,网上祭祀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即使重阳节没有时间归家和家人一同祭祖,也可以为先祖在网上建立一个永不消失的纪念馆,随时随地和家人参与祭拜。如果你对网上祭祀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心纪奠公众号,随时缅怀和追忆。
重阳节应该注意什么
重阳节是一个接近深秋的节日,也是一个踏秋的日子,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人们注意一下,那么重阳节应该注意什么?
1、重阳注意饮食需清淡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鼻炎等。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摄入过于油腻、甘甜、辛辣的,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等。
2、重阳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重阳节前后,早晚温差很大。中老年人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
3、重阳注意早睡早起
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以养收气;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适当早起,可以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
4、重阳注意合理运动调养肺气
天气渐凉,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中医上来说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关于重阳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有什么传说?
心纪奠答: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在那天登上高山遥望远处,朝着家乡的方向饮着菊花酒,吃着重阳糕心中满是思念自己的亲人之情。很多节日都是从上古时代的祭祀演变而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重阳节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但还有一种说法,来源于民间传说:
相传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起初桓景的生活非常安逸,但是有一天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瘟神,它散布了瘟疫,让很多人都死去了。桓景的父母也没有逃过,自己也差一点丧命,好了以后的桓景决定要将这个恶魔消灭,于是他就去拜师学艺。他访问了很多地方,最后打听到有个古老的山上有个神仙,于是他就去拜他为师,经过桓景的一番努力最终练得神术,下山时他师傅说“今年的九月九日瘟神会再次出来害人,你快回去为民除害吧”,桓景走时,师傅送给了他一瓶菊花酒、一袋茱萸叶,让他发给村民。在那天桓景把村民安排到了一座山上,把东西分给大家,然后就带着青龙剑与瘟神大战,最后将瘟神杀死。
从此,村民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之后村民为了纪念桓景,每年的九月九都会举行登高,喝菊花酒,插种茱萸等活动。
网友问:重阳节最早是什么节日?重阳节祭拜什么?
心纪奠答: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