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它是汉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那么中秋节祭月的目的是什么呢?下面由心纪奠小编为大家讲解中秋节祭月的目的是什么、中秋祭月的由来以及中秋节祭祀活动。
中秋节祭月的目的是什么
在传统节日当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而中秋节的时候民间必做的习俗就包括了祭月,那么,中秋节祭月的目的是什么呢?
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代中秋祭月,以传承华夏千年传统文化为主,以礼仪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融和。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之节日,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祭月仪式面对月出方向设祭案,祭案上放置着月饼、水果等祭祀供品。参加祭月的人们持肃敬之心,着汉服、正衣冠,按上香、文、献诗、叩拜顺序进行祭月仪式,歌颂自然界月神的丰功伟绩,赞美月亮带给人们的各种文学情怀,祈求月神带来好运。
中秋祭月的由来
中秋节有着许多的习俗,而祭月就是其中非常独特的一种,那么,中秋节祭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中秋祭月的由来。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就缺少了祭月的消息,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祭月成为皇家的专利。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皇帝年间为祭月修造的,在此地祭月的礼制,明清均沿袭下来。
中秋节祭祀活动
在古时候,古人对于月是非常崇拜的,所以慢慢在中秋节便有祭月的这样的祭祀活动。但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的发展出了新的中秋祭祀活动,比如:“守月华”、“祭嫦娥”、网络祭祀等。
中秋节祭祀活动一: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郑玄 注:“夜明,月坛也。” 孔颖达 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史记·封禅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史记·孝武本纪》:“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
中秋节祭祀活动二:“守月华”、“祭嫦娥”
“守月华”和“祭嫦娥”的目的是为了祈盼天降雨露,能够带来好收成。“守月华”, 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终夜不眠,以待月明,称曰守月”。“守”,是在月下等待祈望;“月华”,指圆月边“长”出来的五彩晕轮。如果圆月午夜起晕轮,花农们便欢呼雀跃;如果圆月午夜不起晕轮,则喻示中秋前后不下雨,桂花产量将减少。这种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咸安农谚就有“月亮长毛,有雨滂沱”之说。由于当地嫦娥文化的影响,“守月华”也与“祭嫦娥”紧密相连,“守月华”的过程其实也是“祭嫦娥”的过程。
中秋节祭祀活动三:祭祖
中秋节祭祀最开始的时候只有祭月,后面随着文化的发展,慢慢的人们也开始在中秋节这一天祭拜自己祖先以及逝去的亲人。每当中秋节来临的时候大家都会摆上水果、月饼等祭祀物品来祭拜自己的亲人。而对于不能回家的人也会选择网上的方式,就是在互联网祭祀平台上建立一个纪念馆,然后将其事迹以及照片等上传上去,然后到特殊日子时进行祭拜就可以了,同时也可以敲击键盘发表留言、追忆文章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中秋节祭月的目的是什么常见问题问答
网友问:中秋节要祭拜月神,举行迎寒和季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有人知道吗?
心纪奠答: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事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网友问:古人过中秋,不光吃月饼,还要举行哪种神秘仪式?
心纪奠答:
古代很多达官贵人家里都会请法士,在中秋月圆之时来祭拜月亮,驱寒邪恶污秽之气。古人认为如果在月圆的时候,没有对月亮表示尊敬之意,可能会家门不幸,所以很多人宁可信其有,花了很多功夫在这些法事上。
现在每年中秋佳节,杭州西湖也会有祭祀活动。灵隐寺的高僧也会摆上特别的阵仗,在湖心岛上举行诵经活动,对月念经,超度亡灵。这样的活动还是很有庄严的感觉,一群高僧像是一群隐士,在月圆之夜出来普渡众生,他们在月光的映衬下,虔诚的对着月亮讲述自己的诚心,祈求自己和民众的心愿得以实现。
古代的时候还有对着月亮熬夜的,听说看着满月升起再落下,就可以让人长寿。还有闺中女子,对着月亮诉说心事,希望月老大人可以赐给自己一段美好的姻缘的。毕竟很多人还是想活的更长久一些。赏月的行为可能是类似的,但目的确实可能不同。
除此之外也有在月圆之夜去观潮的,看着潮起潮落,诉说自己的故事,感受天地的壮阔,也不失为一种畅快之事。听说古代诗人很多以月为背景写诗,都是在中秋之时,有感而发,看看水,喝喝酒,微醺之时,文思泉涌,挥笔泼墨之间就有很多美丽的文字传承至今。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