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共赏象征着阖家团圆、和谐、感恩的圆月。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吃上月饼、赏花灯、玩兔儿爷等。
中秋节最早是源于上古天象崇拜——祭月,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它非常受古人的爱戴,于是每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古时代的人们便会准备好祭品来祭拜月亮。不过,最开始的祭月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由于历史发展,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据考证,中秋节真正开始普及的时候,是在汉代时期,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而且“中秋”也出现过在汉代文献《周礼》中,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八月半”。从字面意义上说的就是,阴历将春夏秋冬以三月为一个期限,其中,七月、八月、九月分别为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八月十五正好在在这个季节的中秋,因此,被称为“中秋”。不过,中秋节真正被称为国家传统节日,是唐代时期,在《唐书·太宗记》中曾有记载过“八月十五中秋节”。
并且,中秋节中的赏月习俗也是在唐代时期才被流行起来的,还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连接在了一起,从而使赏月这个习俗充满了浪漫色彩,也使得赏月这个习俗没被人们抛下,一直流传至今。
除了赏月之外,中秋节还有一大习俗,那就是吃月饼。月饼原本是祭月供品的一种,后随着发展才成为了民间互赠的礼品。在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就有这样的一句话:“民间以月饼想馈,取团圆之义。”
时至今日,月饼已经成为了中秋节的代名词,每当远在外地的人们回家时,都会为自己的亲人、朋友送上月饼,然后一起吃着月饼,一起赏月。此外,在世的人们还会在这一天与已经去世的先人一起共团圆,俗话说得好“以时祭祀,展其孝思也”,这是对祖先、亲人的感恩和缅怀,也是他们的孝道。为他们送上月饼,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也可以团聚在一起,而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千里明月寄相思,又是一年月圆时,中秋节不仅承载着欢庆丰收的喜悦,也包含着合家团聚、共赏皎月的亲情,在这么美好的一天,不妨为我们逝去的亲人在心纪奠建立一个纪念馆,并为他们供上鲜花与月饼,大家一起共享中秋月,盛世好佳节,愿各位在中秋节可以家人团团圆圆,过的开开心心,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