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中元节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那么,中元节下雨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下面由心纪奠小编为大家讲解中元节下雨有什么征兆、中元节习俗以及中元节发展历程。
中元节下雨有什么征兆
中元节这天的天气对于后期雨水有什么征兆吗?如果是下雨天呢?有句俗语说“ 雨落中元节,四十五天暴”, 这句俗语是啥意思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元节下雨有什么征兆。
1、七月十五响雷公,大雨满到平田垄。
这句农谚比较好理解,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如果出现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天候,并且形成雷雨交加的天气。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出现大雨,甚至是暴雨如注,倾盆而下,而且雨水能把地里的田垄灌满填平。可见,七月十五这天下雨,雨水相对比较大。
还有的说:“亡人天多雨”。“亡人天”,实际上说的就是“亡人节”。我们知道,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被称为“七月节”、“七月半”或“盂兰盆会”,而有地方,俗称为“鬼节”或者“亡人节”。也就是为故去的人祭祀的日子,怀念祖先,祭拜先祖,难免泪水落下。而老祖宗留下的谚语说,这一天多是出现降水,是个雨水多发的日子。
2.七月十五落一沟,牛毛细雨滴到秋
刚才我们知道,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如果出现雷雨天气,则易发大水,甚至是暴雨降临。而且还会影响影响后续天气变化,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俗语。
农谚说:“七月十五落一沟,牛毛细雨滴到秋”。“牛毛细雨”:说明秋后雨水不大,像牛毛、像花针,轻轻柔柔,飘飘洒洒的落下。“滴到秋”:说明有雨时间比较长,是整整一个秋天,也就到了农历十月天了,进入冬天。
可见,如果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有雨 而且雨水落满田间地头和沟沟坎坎,则预示着整个秋天阴雨不断,小雨多多,是个多雨的季节,直到入冬方可停止。
3.不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七月十五这天下雨,多会出现大雨,而且预示着整个秋天雨水连连,细雨绵绵,阴雨不断。那这样的雨天好不好?又有什么谚语呢?我是畅谈生活点滴,继续畅谈交流。
谚语:“不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看看什么意思?又为什么怕七月十五下雨。“惊”:不是惊吓之意,在这里理解为担惊受怕,也就是害怕的意思。“七月半鬼”:也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通常被人们俗称为鬼节,是鬼魂游荡的日子,而且容易侵袭人身,给人们带来危险。可是人们反而不怕,更怕这天出现降水,为什么?
鬼节,多是民间传说,实际上是祭祀祖先,祭拜先祖的日子,也是传承孝道的传统。这是南方广大地区的民间谚语,如果这天下雨,通常预示着整个秋天雨水多发,阴雨连绵,甚至是发生洪涝灾害,势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而且还影响秋收、秋晒和秋藏。
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那么中元节习俗有哪些呢?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祭祖超度
佛教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在家门庭前,塑立三宝佛像(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央沙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聘僧念经,张灯结彩为祖先祈求冥福。其信仰意义为:希望先供养释迦佛以减轻先人的业报;再祈求药师佛使祖先不再受病痛折磨,最后希望阿弥陀佛接引先人到西方净土。
有的在庙宇辖境的各家人士点亮灯火,号曰“普渡公灯”。为普渡公(大士爷)与众家好兄弟指引方向,享用香火。
有的以高大的青竹上悬挂灯火及旗帜,昼夜升降,以便邀请众神来监管法会,也是邀请放禁在外的众家好兄弟共享法会的成果。灯篙上以金纸包覆,上贴符咒,也有人以纸扎护法神守卫之。
法师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贴出榜文,朱笔签押,昭告鬼神共来听经闻法,领受功德,享得冥福,脱离恶道。民众设置各样供品,祭祀往来的孤魂,使众家好兄弟共襄盛举,获得饱餐。
3.送大士,焚纸公,烧包
普渡完毕,大士爷、山神、土地神、护法神等众神功德圆满,寒林院、同归所好兄弟也该回返阴曹,所以焚大量纸钱、冥镪,号称“金山”、“银山”,送神返回天庭与地府。
也有的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并“烧街衣”,其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烧包”时,以包砌塔,用香烛绕包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阵型,寓意亡者领取纸钱之路,纸钱包均为寸厚,每两包之间夹上画有骏马的纸片一张,称之为“驼钱马”。烧包前,于圈外置金属质盆一个,内盛半盆清水。盆上搁有贵州用来夹取煤炭的“夹钳”一个(也称“火钳”,类似北方的“火筷子”)以及菜刀一把。寓意为防止无主的孤魂野鬼靠近。
4.吃鸭子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在广西也有个说法,广西大部分是水乡,养鸭居多。在中元节前后,鸭子吃了稻谷,长得非常的肥硕,肉质也到了最为鲜美的时候,于是一到中元节,家家户户就都杀鸭子、吃鸭子。
5.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中元节较流行网上祭祀,只需在互联网上面建立一个纪念馆,然后将需要祭拜的先祖或逝去的亲人的照片及平生事迹上传上去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想了解更多的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链接进行咨询哦!
中元节发展历程
中元节做为中国四大祭祀节日之一,相信很多人对于中元节发展历程了解的并不是特别的清楚,那么,中元节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元节下雨常见问题问答
网友问:农历七月十五打雷下大雨有什么说法?有人知道吗?麻烦了谢谢!!!
心纪奠答:
农历七月十五打雷下大雨民间有七月十五响雷公,大雨满到平天垄,七月十五落一沟,毛毛细雨滴到秋的说法。“七月十五打雷公”说的是七月十五这天打雷,那么之后的日子就容易出现多雨天气,雨水大到地垄沟都将被灌满,自然地,农民的收成就会被降低。
夏天的那几场大雨的确是有点大的“过火”,当时造成了不少玉米倒伏现象,一些种花生的农民发现花生也出现了发芽的趋势,谷物更是“损兵折将”严重,让人着急心痛。但好在这个七月十五是个大好晴天。也是现阶段老农民们的期盼。
网友问:给家里逝去的亲人烧纸是在中元节之前还是之后?还是必须在当天,有人知道吗?
心纪奠答:
不同地方关于这个的习俗不一。 有些地方会在门口放一个火盆,用来烧给祖先;有些地方会选择在外面烧纸。 具体的位置根据当地的习俗走就行,如果选择在外面烧纸的话,最好在十字路口或者是河边给先人烧纸比较好。
从迷信的角度来讲,十字路口是鬼魂南来北往的地方,在十字路口是为了方便邮寄,因为阴间也有邮差的。十字路口,尤其是正向的十字路口,东南西北正向,无论去世的亲人有多远,都能收到活着的亲人给他们捎走的纸钱。
烧纸钱的时间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七月十五晚上的烧纸钱活动最为隆重。在晚上9点之后,十二点之前,找一个大的十字路口烧纸钱。 但是因为每个地方的文化习俗不一样,所以祭祀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有的是在七月十四日这天傍晚在河边烧纸,上几柱香,有的还要弄些饭食之类。从傍晚五点半开始,即有人开始活动,一直到深夜。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