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地主家庭,是百团大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作出了一件轰动华北的兵变,在抗日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请记住他的名字-王溥。
王溥,1908年生于辽宁兴城,中学未读完就弃学从戎,考入了东北军步兵教导队,还没有毕业就被分配任少尉排长。1925年12月,被送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沈阳东北陆军军官教导队上尉连长。1930年,王溥考入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毕业后继续留校担任教官并晋升上校。
“九一八”后,王溥去北平见张学良请缨抗日,张学良见他抗日心切,就派他到马占山部队中任职。王溥离开北平,几经辗转,历尽艰辛,于1931年10月到马占山部队任少校副官,其中正逢黑龙江省军民抗日形势如火如荼的时机,王溥参加到江桥抗战等对日作战中,表现得英勇而机智。
1932年2月,马占山降日。日伪当局为防止马占山再度抗日,将原来的抗日军官分散调离,王溥被调到沈阳伪满军官学校任中校教官。不久,马占山再组黑龙江抗日政府,但王溥远离马占山,只能隐忍潜志,等待时机。1936年王溥随日伪军进关,任驻保定日伪警防3纵第6区队上校队长。
1936年王溥随日伪军进关,他改名王英亚,任河北滦县伪军中校督导长。次年,调任保定伪军三纵队六区队任上校区队长。王溥虽为伪军官,但他平易近人,爱护士兵,不贪恋金钱,为人朴实。入关后,王溥的职务虽一再升迁,可他对那种任人摆布的傀儡生活却十分厌恶,精神的痛苦有增无减。每当想到东北的3000万同胞呻吟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而自己却在助纣为虐,为侵略者卖命,便感到愧对家乡父老,寝食不安。“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这一通电对王溥震动很大,唤起了王溥民族大义和爱国之心,他自愧作为一个中国军人,怎能拿起敌人的枪杀害自己同胞。
1938年8月23日,在区队中起监督作用的日军顾问。到北平开会。王溥抓住这个机会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起义计划。经过反复分析,大家认为,天黑下雨,敌守我攻,恐伤亡过大,对起义不利,不如趁日军疏于防守之机,把队伍悄悄拉出城去,这才是上策。经过权衡利弊,意见趋于统一,于是,当天午夜零点十分,王溥下达命令,全队集合,带上所有的武器弹药,冒着蒙蒙细雨向唐县北店头进发,毅然高举义旗反戈抗日,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王溥率领的武装起义震动了整个华北,对日本侵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军事上改变了当时平汉线北段敌我力量的对比,给予敌人以严重的威胁。
1940 年8 月20 日至25 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游击军在第一、第二阶段主要担负破袭平汉线新乐站至望都方顺桥路段的铁路和桥梁任务。军民协同作战,共炸毁4 座50 米以上的铁路桥梁,收割电线数千斤,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历次战斗,王溥司令员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部队袭击唐县和司各庄之敌。日本鬼子闻风丧胆,曾多次派出特务侦察王溥的行踪,重金收买汉奸刺杀王溥。
1940 年11 月,日军调集三万余人,自9 日开始,对北岳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11 月16 日,游击军军部和直属分队,在曲阳县张家峪遭敌合击,当时第一支队在冯口一线,第三支队位于东石门一线,第二支队在参谋长赵复兴的率领下,正在掩护吕正操的部队过铁路。拂晓,武家湾之敌搜山进兵迅速逼近东石门。日寇通过无线电波测向准确地判明了军部的位置,继而重兵突入张家峪,他们在飞机的掩护下,以优势兵力,同游击军展开激战,战斗异常残酷,游击军直属分部损失惨重。王溥在率部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32 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