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元旦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那么中秋节象征着什么?有人清楚吗?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中秋节的象征是什么、中秋节习俗以及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1.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习俗
出门在外总要回到家,和全家人一起赏月,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那么,中秋节习俗有哪些呢?
1.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约始于魏晋时期,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祝福亲人,可谓“千里共婵娟”
2.拜月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观潮记载表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4.赏花灯
中秋赏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
5.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湖广一带习惯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习俗。
6.吃月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大团圆”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
7.桂花酒
我国饮用桂花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屈原《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赏桂花,在阵阵桂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传统习俗。
8.祭祖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因此,大家除了在中秋节祭月以外,还会选择还在中秋节祭祀自己的祖先以及逝去的亲人,有些地区的人,还会选择在这一天去进行扫墓,对这个非常的重视。后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去,为了保护环境便开始推行文明祭祀,大家慢慢的都开始采用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方式。
其中,网上祭奠最为流行,因为它非常的方便,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一部电脑既可以完成祭祀,并且没有时间限制和地点限制,对于在远方不能回家祭拜的人来说,这也是尽孝道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网上祭奠还可以邀请自己的亲人一起,不需要大家抽时间聚在一块一起去祭奠,非常的方便。有想法的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心纪奠公众号进行咨询哦!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
对于中秋节这个节日大家还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大家知道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诞生的吗?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
1.纪念嫦娥
中秋节起源于嫦娥登月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为这一举动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而且一辈子不可能回到人间。虽然嫦娥自己无法抗拒孤独。每年8月15日满月的时候就回到地球与丈夫团聚,但必须在黎明前回到月宫。
中秋节后,全世界都想去月球与嫦娥相聚,并期待着看到嫦娥。因此,当许多人在拜月烧香时都会祈祷“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2.抗元起义纪念日
中秋节是推翻元朝统治的起义纪念日。元朝末年由于元朝残暴的统治,老百姓中秋节写了“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里,互相传递。
8月15日晚,家家户户一起携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所以到中秋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吃月饼来纪念这一历史性的胜利。
中秋节象征着什么常见问题问答
网友问:中秋节就快要来临了,怎么向孩子说明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有人知道吗?
心纪奠答: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节意义节日的起源与历法有密切的关系,中秋节的起源绝不例外。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网友问:为何传统节日中秋节变的如此重要,要感谢唐玄宗?是这样吗?麻烦大家告诉我一下,谢谢了!
心纪奠答:
中秋节在现代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家现在在中秋节的时候都喜欢吃月饼,回到家里和家人一同赏月,但是中秋节的由来却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
说到中秋节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出生的时间是八月初五,和中秋节仅仅差了10天,而为了把自己的生日扩大成全国性的节日,他就把中秋节定成了自己的生日,并且在这一天让全国放假,发放银两,而唐朝的官员还能获得额外的福利,这使得中秋节在当时的唐朝一下子风靡起来,而唐朝随后的统治者都延续了中秋节的习惯,虽然说在之后唐朝逐渐没落,但是中秋节这个节日已经深入民心,有许多文人都会在这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随着中秋节的不断流传,它也成了一个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在之后的日子里,中秋节不断发展壮大,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样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日本是中国的附属国,当时日本对唐朝的文化非常崇尚,因此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日本看到唐朝中秋节的影子,唐朝的中秋节其实不叫中秋节,而是叫做天长节,在日本人们依然会把这天定为日本天皇的生日,举国同庆,可以说也是对唐朝文化的一种延续。
但是中秋节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被给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许多人还是更加喜欢中国的中秋节,无论多忙在这一天都要和家人在一起。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