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俗称鬼节、亡人节、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对于这个传统节日,你是否了解呢?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的习俗和由来是怎样的?下面心纪奠为大家介绍一下,如果感兴趣的话就一起看下去吧。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简介
在中元节这一天,各地的人们都会怀念亲人、寄予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人们每年都会过中元节,提前准备很多物品祭拜祖先,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呢?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 )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是缅怀祖先,祭祀亡故先人的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鬼节”,更是与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四大祭祖节日。那么,对于中元节的习俗是怎样的呢?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祭祖是追思先人、教育后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祭祀观念的转变,网上祭祀成为了人们中元节祭祖的新选择。传统祭祀大多会焚烧纸钱,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会造成空气污染。网上祭祀不仅可以寄托自己的哀思,还是一种更方便环保的祭奠形式。如果你对网上祭祀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祖,它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尊重和哀思,那么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中元节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关于中元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中元节和清明节都是祭祀的节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心纪奠答:首先,时间不同,清明节在的时间不是固定的,而中元节则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
其次,祭祀的内容不同,清明节主要祭扫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人、长辈,寄托的是想念思念之情,而中元节则是祈求解除亲人或亡魂的苦厄,这里的对象除了亲人还可以有其他的人。
最后,习俗不同,清明节在扫墓之后,多伴随踏青、游玩一些比较轻松的活动,中元节的活动更多的是祭祀活动,更加的严肃。
网友问:中元节这一天,吃什么传统食物?人们在这一天会吃什么??
心纪奠答: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吃粗茶淡饭
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