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每当这一天来临大家都会准备很多的习俗,那大家有了解过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吗?下面由心纪奠小编带大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以及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
很多人对于中秋节的来历了解的并不是特别的详细,只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与嫦娥奔月有所联系,那么,具体中秋节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内容将为您讲解。
中秋节似乎是一个外来异端,长久以来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固定节日,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也是在隋朝的时候才流行起来。
据专家考证,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这非常有道理。进入20世纪,国内外的专家相续在一些发掘的考古遗址里面发现了具有月亮崇拜的图案。
有专家在网上说中秋节是唐代的某个将或者说是唐代的某个皇帝发明的,这样的论断是毫无历史依据的。中秋节的来源显然要比唐代要早的多。
实际上世界各国,从东亚到西欧,历史上都有过庆祝秋收的节日,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节日渐渐的被各国淡忘或者说转化成为了另外一种形式。从西欧到中东,波斯,历史记载里面充满了对丰收节描述。
在3000年前的中东,农民们把最后一捆小麦收割下来,并且堆放好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九月底十月初。你想象一下,当农民们傍晚时分站在田地里面,劳动完以后,抬起头往往能看见一轮金黄的满月。后来约定俗成,月最圆的这一天定为丰收节。这种节日全世界都有,在东亚也没能例外。
再往后来丰收节里面又加入了对月神的崇拜。陆陆续续、随着时间流逝,各种神话也加入了进去。位于中东的苏美尔文明似乎是这一切月亮崇拜的源头。至今在世界各国的文化里,还可以看到秋收和对月亮崇拜的遗迹。
在东亚、在中国,对月亮的崇拜,随着宗教在中国大陆的消退,慢慢地淡去它原有的色彩,与大吃大喝有关的家人团聚,却变成了中秋节最本质的内容。
中秋节的意义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一个节日的诞生,就会有属于它自己价值以及意义,那么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呢?
寓意着家人团圆圈家欢乐,正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圆很亮的原因,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团圆节”。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是全民的节日,但从前有的地方妇女在中秋有她们独特的节俗活动,如“拜月”,俗传中秋是月亮生日,月亮被称为女神。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吴地有“走月亮”之俗,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直到天明鸡唱,犹婆娑月下。妇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间信仰有关,有些地方拜月活动结合求子仪式,是其证明。闽南及台湾地区的妇女,中秋节有“听香”之俗,听香人燃香礼拜后,或静立或出游,注意窃听别人语言,以占卜吉凶。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大节日,每当这一天来临,各地都会举行属于自己本地的中秋节风俗活动,但中秋节风俗活动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等中秋风俗活动。
1.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2.赏月
这个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6.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
7.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8.祭祀
中秋节从古至今都拥有着祭祀的习俗,因为他们认为中秋除了和家人团聚之外,也不能忘记那些逝去的亲人,所以大家便会在这一天准备好供品进行祭拜。后随着文明祭祀的推行,慢慢的大家在中秋节会选择用鲜花、网上祭祀的方式来进行祭拜。
网上祭祀是最新流传起来的祭祀文化,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祭祀逝去的亲人以及先祖。可以关注文章下方的心纪奠公众号,关注之后点击建立纪念馆,然后再将所需要祭拜的对象的平生事迹上传上去就可以了。当每到这种特殊日子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手机,然后选择祭拜物品即可,想了解更多的可以点击下方二维码咨询哦。
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常见问题问答
网友问:中秋节的历史有多久了?有人知道吗?可以告诉我吗?谢谢了!!!
心纪奠答:
中秋赏月的历史大慨2300多年。“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网友问:中秋节可以剪头发吗?八月十五能理发吗?有人知道吗???理发会有什么坏处吗?
心纪奠答:
不建议的,在中秋节当天是不建议剪头发的。这个主要的是因为,因为月亏和月盈之时,人的免疫力会下降,所以最好不要用冷水洗头。这也就是逐步演变成了初一和十五“不能洗头”的说法。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