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上坟是提前一天去吗?本篇文章为大家讲述了三七上坟是提前一天去吗、烧三七纸的由来、三七烧纸的讲究以及关于三七上坟是提前一天去吗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心纪奠这篇三七上坟是提前一天去吗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三七的知识。
三七上坟是提前一天去吗
三七上坟是提前一天去吗?心纪奠回答你:最好是三七当天去,不过主要是看心意,但普通的黄纸就好在墓前就可以烧纸了,也可以祈福,不过还是过了三七再祈福吧。
赶不上亲人过世烧三七的正日子,那么可以提前几天、或者延后几天都可以。这个主要看当地的风俗习惯决定,有的地方就必须要正日子,有的地方提前延后都是可以的。事实上,烧三七就是个祭奠仪式,只要祭拜者心意到了,就可以了,没有那么多讲究,哪天合适就哪天烧,不要为此而纠结。
烧三七纸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三七烧纸是一种风俗习惯,但很少有人知道烧三七纸的由来是什么,下面心纪奠就为大家讲解烧三七纸的由来。
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资料,《北史·胡国珍传》记载: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写道: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显示,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是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作为口口相传、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祭祀通过烧纸这种传统的祭祀方式,传递了亲情与思念。但祭祀的方式却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今年,文明祭祀仍被弘扬,不烧纸、不污染环境的网上祭祀已经成为潮流。网上祭祀就是为了方便那些不能亲自去祭祀的人或是那些在远方的游子,让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祭祀,表达思念敬缅之情。心纪奠平台在祭祀平台做的很不错,大家可以为逝去的亲人在心纪奠平台上创建一个永久纪念馆,祭祀的时候为故去的人进行祭奠祈福。
三七烧纸的讲究
人逝去时一般会举行丧事,而在丧事中又有很多礼仪是要讲究的。那么“三七烧纸”都有些什么讲究呢?接下来心纪奠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三七烧纸的讲究。
烧三七以儿子为主,主要是烧一些纸钱、冥币,摆设香烛、供品等。供品必须为单数,比如三、五样水果、点心。并且每样水果、点心必须要有三个。一般逝者亲属应在三七那天的下午到太阳落山之间烧纸,烧纸期间儿女们应围在坟前,哭泣哀悼逝者。在三七的时候,子女等孝子在五更天还未亮就要戴孝上坟祭拜,带上一些祭品,比如烧鸡、凉粉等,传说阎王爱吃烧鸡,凉粉,但是凉粉用筷子很不好夹,这样是为了消磨时间,等到天亮鸡叫的时候,就带不走逝者魂魄了。
关于三七上坟是提前一天去吗的问题解答
网友问:我们都知道的是,人死后是有在三七烧纸的讲究的,祭祀三七必须正日子去,提前去可以吗?
心纪奠答:
传统的祭祀以头七、三七、尽七为重,举行集体祭奠,其他的时候可以不聚会。这都是传统葬仪了,现代人杂务缠身,很难坚持到底了。若是至亲,倒还好说,不夹心;若是关系远些,提前去,反倒引主家不快。但是地方会有不同风俗,最好结合当地的风俗再行祭奠。
网友问:给刚逝去的亲人烧纸返七是根据老祖宗的传统习俗。给刚逝去的亲人烧纸返几七,有讲究吗?
心纪奠答:
烧七,烧头七、三七、五七、七七。
祭奠亲人,烧七时,包括头七、三七、五七、七七,烧的纸,从种类、数量上没有什么限制,一般都是使用黄色“烧纸”,还可以烧金元宝、银元宝。地点,一般都是到墓地、骨灰寄存处烧纸。时间,在东北,都是在12点中午之前。烧完纸,走时不能回头。通过烧纸祭奠逝者,只要能够表达亲人对逝者的爱戴与思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达到了中国传统习俗的核心目的。
通过对逝者的祭奠,可以增加亲人之间联络,加强感情,促进家庭和睦、团结,推进社会和谐。通过祭奠活动,还可以教育年青一代,尊老、爱老、敬老,形成良好家庭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良好家风推动社会风气进步与发展。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