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节,其最早源于古人对于月的崇拜,后到了唐朝时期,才慢慢的开始过中秋节,在宋朝时期盛行,那么,中秋节含有怎样的传统节日风俗呢?下面由心纪奠小编带大家了解中秋节传统节日风俗、中秋节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传统美食。
中秋节传统节日风俗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存在哪些中秋节传统节日风俗呢?
风俗一: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风俗二:赏月
这个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风俗三: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风俗四: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风俗五: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风俗六: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
风俗七: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风俗八:祭祖
中秋节祭祖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是祭月,后面随着文化的发展,慢慢的也就形成了现在中秋节祭祀逝去亲人或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祭祀方式也开始变的不一样了,现在中秋开始流行网上祭祀,就是在互联网祭祀平台(比如:心纪奠)上面注册一个纪念馆,然后将逝者平生的事迹以及视频、照片等上传到你所建立的纪念馆,然后每当到中秋节这种特殊的日子打开手机就可以祭拜了,如果有想了解的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心纪奠公众号进行咨询哦。
中秋节传统故事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其中,最为耳熟的便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
中秋节传统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统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统故事(三)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统美食
每到各种节日的时候,最让人开心的莫过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美食了,马上就要到来的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其实还有很多传统美食,比如:田螺、桂花糕、柿子等。
1.炒螺
炒螺是中秋节赏月必备的小吃之一。“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因为螺盖和眼睛相似,所以民间有着八月十五吃螺可使眼睛“明如秋月”的传说;而且“螺”字和广东话的“攞”字读音相同(攞:“拿”的意思),吃田螺寓意“向田攞食”,不但有丰收之意,还代表五谷丰登,所以炒螺是很多广东人家中秋节的压轴食品。
2.大闸蟹
中秋节众多美食之中,大闸蟹的地位仅次于月饼,成为节日宴席的“座上宾”。仲秋的大闸蟹黄满膏肥,此时正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机。中秋吃蟹,除了顺应天时,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在这个充满着浓情厚谊的节日,大家走亲访友,吃团圆饭,互相送礼,因“蟹”谐音“谢”,所以很多人会赠送大闸蟹给亲友,表达心意。
3.菱角
八月中秋吃菱角,中秋节前后正是菱角最为饱满成熟之时,清甜爽脆的菱角可以煮熟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把果肉剥出来,用来煮粥或炒食,适当的吃点菱角粥,还有很好的解油腻、除内热的作用。因“菱”字谐音“伶”,中秋节,老人给小孩吃菱角,希望在新的一年,孩子能够聪明伶俐的茁壮成长,这也是长辈在中秋节时给晚辈最好的祝福。
4.芋头
芋头是中秋必吃的传统食物之一,中秋夜,圆桌上摆满了祭月的食物,其中就有芋头。芋头谐音“余头”,芋艿谐音“运来”,在旧时候,人们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要在中秋佳节吃点芋头讨个好彩头,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5.柿子
农历八月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红红柿子就像一个个红灯笼,因“柿”与“事”谐音,所以中秋节吃柿子寓意着“事事如意”。不过要注意,柿子不宜和海鲜以及酒类同食,空腹的时候也不能吃柿子。
6.葡萄
葡萄是秋天的应季水果,甜美多汁又好吃,一颗颗圆润的葡萄有着有团圆的寓意,也是桌上的供品之一。#中秋节#明天中秋节,这9种传统美食别忘了吃,顺应时节,营养美味寓意好。
中秋节传统节日风俗常见问题问答
网友问:中秋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哪些历史的变迁呢?有人了解过这方面的历史吗?
心纪奠答: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中秋赏月习俗在北方还不很流行。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到了现代,自2008年开始我国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可以休息三天,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网友问:中秋到了,老师布置作业,中秋名称的来历是什么,不要太长哦
心纪奠答: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