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又被称为重九节,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约定俗成,重阳节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等重阳节相关知识。
重阳节的传说
对于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我们更多的只是知道它是一个节日,是敬老爱老的日子,但是对于这个节日的由来和传说,好像很少听说,也并不是很了解重阳节的传说,所以小编带来了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一起去看看吧。
关于重阳节传说的记载散见于我国的各个经典中,比如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就记载了一段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据说汝南郡有一个人,名叫桓景。此人志趣高洁,不慕荣华,一心只想修仙学道。他拜当时著名的道士费长房为师,苦心修学道法。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会有一场灾祸。你现在赶紧回家,通知你的家人,各自佩戴一个香囊,胳膊上还要捆扎一个吴茱萸枝条,然后登上高山之巅,在山上喝点菊花酒,才能够躲过这场灾祸。”
桓景对费长房的话非常信服,他立即起身赶回家中,按照费长房的教诲,让家人们做好各种准备,然后在九月初九这天,带领家人们一起登上高山之巅。一直到天色已晚,桓景才带领家人回到家中。到家里一看,只见家中的鸡犬牛羊等畜禽已经全都死去。桓景的经历传开以后,人们都效仿他,在每年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登高赏秋、佩戴吴茱萸等活动,“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重阳节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重阳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习俗。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的传说之重阳节习俗。
1、饮“菊花酒”
据说菊花酒有祛除百病、延年益寿,而重阳节所在农历九月亦称为菊月,是菊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会在这天相约欣赏菊花的优雅丰姿。酿制菊花酒需于前一年开始,放到次年的重阳节便可饮用,据说有很多种功效。
2、登高可躲避灾祸
重阳节的应节食品是“重阳糕”,因“糕”与“高”谐音,象征“百事俱高”,有祝福之意。重阳糕是以面粉和糖蒸成,里面夹杂栗子、松子等果实,上面插着色纸剪成的小旗子,饶富趣味。
而且近些年重阳节除了登高的习俗之外,又添加了“敬老”的色彩,九九在这里不但不是不吉利之数,反而是一种高龄福寿的像征,当天各地皆会举办登山活动,让全民共同参与。
3、插茱萸
据说可以祈求老人家福泰安康,当日每人挂一个红布袋,里面装些茱萸,把红布袋挂在手臂上,然后带着菊花酒爬到高山上品饮,除可家避邪外亦可解灾厄,更是有进一步祈求老人家福泰安康的积极心理。
4、放风筝
放风筝希望长辈高寿,当日大人带小孩到教外“放风筝”,也是含有祈求高龄,希望长辈高寿之意思。
5、尊天崇祖
在民间宗教信仰中,以尊天崇祖为最大的特色,九月初九是时序上的一个里程碑,借着祭拜自然现象的时间神,来提醒民众在生活上的季节适应。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到了一个节日的时候,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也愈发的强烈。但有些亲人可能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也只能在这时候去他们的坟前敬一炷香。重阳节是我国的祭祀节日之一,因此也有祭祖的习惯。长辈带领小辈,去祖先的碑前献一束花或者敬一炷香,或者拜几拜,都是对祖先的怀念及敬重。到了现在,时代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由于工作等原因回家的时间慢慢减少,甚至过节也很少能回家。这时候可以为逝去的祖先在网上建立一座永不消失的纪念馆,既能随时随地祭拜又能节约资源,还可以在网上给先祖上一炷香。点击下面图片或者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立即建馆。
重阳节扫墓注意事项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民间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在我国一些地区,扫墓祭祖、悼念先人的活动,就是放在重阳节进行的。那么重阳节扫墓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下面为您介绍重阳节扫墓流程之注意事项。
一、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
二、祭祀先人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食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纸钱祭祀。或者直接在网上建立一个纪念馆,将亲人的照片传到网上,并邀请家人一块把他的事迹写到留言板里,在网络里给他留一席之地。点击下面图片或者关注心纪奠公众号就可以立即建馆。
三、当你动身开始扫墓,最好不要再进食,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四、扫墓时不得嘻笑怒骂,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
关于重阳节的常见问答
网友问:重阳节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古时候的重阳节和现在的重阳节是一个日期吗?
心纪奠答:
重阳节公历的日期每年都不太一样,但是农历每年都是一样的九月初九。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网友问:九月九重阳,关于吃糕有没有什么典故或者传说呢?有什么吃糕的历史吗?
心纪奠答:
关于吃糕的历史:
汉代:据《西京杂记》载,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
关于吃糕的传说:
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你知道吗,没有比创建一个纪念馆更有意义的缅怀。深情的祭文,隆重的葬礼都是过眼云烟,能让后人记住的,就是把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