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一年之中除了春节以外,又一个强调团圆的传统节日,为了欢迎这一天的到来,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亮、喝桂花酒等,其乐融融。那么,中秋节是什么时候确定下来的呢?下面由心纪奠小编带您了解中秋节是什么时候、中秋节节日习俗以及中秋节发展演变。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中秋节其实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很多人也非常重视中秋节,而且中秋节也是有法定的节假日的,那么,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呢?并且中秋节一般放几天假呢?
一、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2021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在阳历的9月21日,星期二,辛丑年 【牛年】丁酉月 壬申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二、中秋节一般放几天假
中秋节一般都是放3天假的,所以今年也不会例外,在安排假期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安排好,特别是需要做火车回家的人,火车票是一定要注意的,如果你买晚了,和可能就会没有座位了。中秋节回家,可能不会有很多人,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安全问题。
中秋节回家的时候,可以给我们的父母长辈买一些月饼,或者是一些礼品,我们回家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所以也要让家里的长辈知道你们还在关心着他们,父母们其实是很孤独的,都是需要陪伴的,虽然我们没有这个时间。
中秋节节日习俗
中秋节节日习俗最早是源于唐朝时期,后经过历史的沉淀慢慢的形成了如今的中秋节。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将中秋节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那么具有这么久历史文化的中秋节节日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内容将为您讲解。
1.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2.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3.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时一次丰盛晚餐。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因此,大家除了在中秋节祭月以外,还会选择还在中秋节祭祀自己的祖先以及逝去的亲人,有些地区的人,还会选择在这一天去进行扫墓,对这个非常的重视。后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去,为了保护环境便开始推行文明祭祀,大家慢慢的都开始采用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方式。
其中,网上祭奠最为流行,因为它非常的方便,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一部电脑既可以完成祭祀,并且没有时间限制和地点限制,对于在远方不能回家祭拜的人来说,这也是尽孝道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网上祭奠还可以邀请自己的亲人一起,不需要大家抽时间聚在一块一起去祭奠,非常的方便。有想法的可以点击文章下方的心纪奠公众号进行咨询哦!
4.追月
追月也是中秋一习俗,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6.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7.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8.赏桂花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中秋节发展演变
说起中秋节,大家首先便会想到拜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但人们对这些中秋习俗大多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中秋节到底是如何产生、怎样变化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中秋节发展演变。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在唐代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在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常见问题问答
网友问:中秋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的?为什么要过中秋节?老师让我写这方面的作文,有人知道吗?谢谢啦!!!
心纪奠答:
说来可能不信中秋节最早的时候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起源,后来在汉朝的时候开始被广泛的普及,而到了唐朝之后中秋节被作为节日正式确立下来,再后来到了宋朝之后中秋节变成了民间必过的节日之一,其重要程度仅次于春节。过中秋是因为中秋的时候月亮较圆,这样的时节人们都会比较想念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久而久之就有了过中秋节回家团圆的习俗。
起源在上古时期是因为在上古时期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祭拜“月神”,在那个时候还不叫做中秋节而是“祭月节”,而且这种节日的盛行也没有达到全国的范围。后来到了汉代之后中秋节开始被广泛地传播到全国各个地方,因为汉代就是一个文化大交流、大传播的时代,“中秋节”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样也是在汉朝的文献中被发现的。
再后来到了唐朝之后因为国家繁荣,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享乐”是头等的大事,而过节的时候是享乐的最佳时期,所以唐朝的时候就干脆把中秋节定为了全国性质的节日。而且现在流传下来中秋节赏月习俗就是从唐朝开始盛行的,再加上很多诗人对于赏月、中秋的描述使得中秋这个节日充满了更多的“神秘”气息。
再经过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发展中秋节也已经被人们广泛的接受,成为了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中秋节的时候人们都会赏月吃月饼,有的地方还会赏花灯、喝桂花酒好不热闹。中秋的时候月亮十分的圆,而古代人最喜欢的就是联想,于是就由月圆联想到了“家庭团圆”。每到月圆的时候人们就会更加的思念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所以就有了中秋节要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节日的习俗。
网友问: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人对这方面的历史清楚吗?求告知一下啊,麻烦了!!!
心纪奠答:
关于中秋节风俗的由来有各种说法:
1.据史籍记载,在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并将农历每季中的每个月的十五日,分别称为“孟”、“仲”、“季”。八月十五日居于秋季的正中,故称为“仲秋”或“中秋”节。
2.古代,由于长期战火绵绵不息,造成了国破民穷,妻离子散。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常常以月寄情,望月思乡,怀念亲人。
3.古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间的自然科学缺乏了解,便将“月缺月圆”作为“悲欢离合”的象征,由此幻想到月宫里,一定有什么神仙菩萨,祭拜他们可以保佑自己。所以,在民间逐渐形成了祭月,拜月的仪式和赏月吃团圆月饼的风俗习惯了。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点击下方按键“创建纪念馆”,为逝者进行祭奠。心纪奠是一款公益平台,支持云端祭扫、免费试用、永久保存。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