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丧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这篇文章为大家讲述喜丧是什么、喜丧有什么讲究、喜丧应该说什么话以及关于喜葬的问题解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这篇喜丧那些你不知道的事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喜丧那些你不知道的事的知识。
喜丧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之喜丧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知道喜丧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喜丧是什么:喜丧即是把丧事当作喜事办,这是古来有之的事。这是平常百姓家常有的事,穷人家有,富人家有,官家有,并没有什么特别。这事虽说平常,不特别,但也不常有。若要讲究起来,还是有讲究的。虽说是办丧事,有的比办喜事还隆重。从前能活到七十多岁的人是很少的,七十多岁己经是很高寿了。能把丧事当成喜事办的,肯定是高寿之人。但首要条件,当事者必须五世同堂。举一例,以自己算起,上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下有儿子儿媳,孙子孙媳。
我国旧时候人的平均寿命短,将70岁以上人死了称之为“喜丧”。现今这一风俗延时至今还实行,但都因为人均寿命延长“喜丧”的岁数也提高到80了。一般去世的老人没有忍受病痛,平静的离开了人间。
“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儿孙们就不会那么悲伤。会停灵三至五日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一般年纪很大的老人去世,人们就会安慰他的家人,说老人家能活到这个岁数才走,这算是喜丧,应该为老人家高兴才是。而 很多主家确实也会将这样的丧事,当做喜事来办,请来乐队敲锣打鼓,大摆宴席,办得热热闹闹。难道年纪很大的老人去世,就都算是喜丧吗?在专门记述民间掌故遗闻的清朝《清稗类钞》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可见,古人认为“福寿双全”的逝者,才算是喜丧。如果更详细具体的来说,去世的老人若满足了:“全福、全寿、全终”这三个条件,那么其丧事就可以称为喜丧了。
所谓的喜丧,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出于安慰死者亲属的一种说辞,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节哀,毕竟逝者已矣,而生者仍要继续。其实就是“善终”,意思是有一个良好的结局,死法应是无疾而终,自然老去,而不是飞来横祸、疾病缠身之类的非正常死亡。想想,一个老人即便已经年过九十,子孙满堂,但若是因车祸而死,无路如何旁人也不敢安慰他家人,这是“喜丧”吧。
喜丧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之喜丧有什么讲究
风欲静而树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人不是活在后悔里,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们继续,比如把逝者生命故事记录保存下来,不要等以后很多记忆忘了、相片丢了才后悔现在没有举手之劳做这一步,为亲人们建立纪念馆,随时缅怀不留遗憾。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喜丧有什么讲究: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详细 招魂、送魂仪式 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做‘七’仪式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的影响。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1、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是最受重视的。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生活只够温饱或稍宽裕之家,遇丧事无力大操大办,但父、母辞世仍是“当大事”,必遵的礼仪及民俗不允稍有疏忽。
2、寿终正寝
父(母)病重,亲人环侍,医生已明告“预备后事”,一切早有准备,只一咽气即抬尸堂屋头向神龛脚向大门停放,称寿终正寝。忌顺梁横放,忌头不向神龛。同时撤去病榻卧具,古称易箦。死于户外(医院例外)或不是直系亲人,不能停尸堂屋。乡下多平房有揭卧处屋瓦三匹“便灵魂升天”之俗.城市则无。也有尚未咽气扶其倚坐堂屋正中脚踩米斗,子女环跪呼号,希冀回苏以表依恋及孝思的。
3、烧倒头纸,点过桥灯
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棺中。设香烛并于停尸板下点油灯称点过桥灯。
4、放鞭炮
借此告知邻里家“当大事”,迷信说法是驱来捉魂的鬼卒。
5、举哀,沐浴整容,穿寿衣
亲人在哭泣举哀的同时还要为死者抹澡,请理发员为死者剃头可称旧时的整容。给死者穿上早已缶制只用棉布不用丝绸皮毛,有袢无纽扣的寿(老)衣,经济窘困之家也要用清洁旧衣“装老”。一切停当,摆正尸体,双脚系以棉线使之脚尖并拢向上,复“搭面纸”,完成“正寝”。
6、灵堂、灵牌
灵堂有无孝帏、孝幛要视家境的好坏而定。但总 要在堂屋设神案供灵牌。灵牌纸制如大信到‘状内支以线香,写法为“仙逝显考(妣)某公(母)讳XX(氏)老大(孺)人之灵位。不孝男(女)XXX泣血叩首”。
7、穿孝、成服
父(母)亲咽气,子女立即用白布缠头带孝。成服 时正式披麻戴孝;正孝子麻冠、麻衣(长背心式)、孝服、孝鞋、麻缕 系腰,孝帕长九尺拖及脚背(如祖父母尤存贴圆形红纸于麻冠上,女婿亦同)。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视服孝人亲疏而 异(如孝布长短……)称五服。穷苦人家制备不起孝服但必包孝帕。 有文化之家在门前贴讣告:“不孝子侍奉无状,祸延显考(妣) 某公,于X年X月X日X时辞世(或:弃养)享年X岁。”并书明成服、祭奠、出殡日期。孝子之名上如父母双亡称孤哀子,父亡母存称孤子,母亡父存称哀子。财势家要专印比讣告更慎重,有的还请文人撰行状,征诗文,或在报纸上登讣告。
亲友要送丧家金钱、香烛、冥锭以及孝帏、挽联,并亲往丧家吊祭,孝子除叩谢外不迎送并贴孝对于门“不迎不送丧家礼,自来自去吊客情。”丧家也以孝布为反馈礼。
啼更 据《 西后城风俗志》 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妇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8、设孝堂
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个小竖匾,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陟屺兴悲”。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献,要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作。灵堂里放两张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称“大殿”,小者称“小殿”,大桌上供猪头、公鸡、鲤鱼、馒头、糕点及各种水果,猪鼻孔里要插葱。也有的用整猪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壶、酒杯、碗筷、烧纸等。
喜丧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之喜丧应该说什么话
1.保重身体,节哀顺变。
2.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不要太过悲伤。
3.超过70岁的人去世是喜丧,人生七十古来稀。
如果不太懂的话,就什么都先不要说,听听哀者的诉说,倾听能够化解忧伤,是最好的安慰……为逝去亲人在心纪奠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敬畏。
关于喜葬的问题解答
网友问:为什么会有“喜丧”这一说,参加葬礼时最该避免什么?
心纪奠答:
老人高寿离世有"喜丧"一说。葬礼礼数和普通葬礼无大区别,只是参加的小辈着衣可相对随和些。
喜丧是指高龄老人去世时的一种丧礼,家人都很释怀,认为这是对老人的一种解脱,参加葬礼时还是要按照当地风俗,入乡随俗。
网友问: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那么如何才算“喜丧”呢?
心纪奠答:
如果严格的话,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够称为喜丧:全福、全寿、全终。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要享受了足够的福气,但是什么叫做足够的福气呢?这是一个很难断定的事情。所以在过去也有一些特定的条件。
比如说要五世同堂才可算为喜丧,现在我们说四是同堂都已经很难得了,五世同堂那就必然是高寿了。而且,五世同堂就意味着肯定是子孙满堂,过去人们认为多子多孙就是福气。最后还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要寿终正寝。
也就是老人家在死之前,没有受到什么折磨和病痛。就是人老了,自然就走了,这样的丧事就称为喜丧。因为生老病死是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但是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享受了福气,在临时的时候也很安详,这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如果是喜丧的话,在丧事上面用的颜色就会有所不同。这根据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我们这儿,如果是普通的丧事都是以白色为主,黄色为辅。但是如果是喜丧的话,可能就是以白色为主,蓝色为辅。
此外,更明显的区别是在操办丧事上。喜丧的话就会请一些人来表演节目,吹吹打打的,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喜庆和热闹的。可能年轻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很难接受,怎么明明是丧事,还搞的这么高调和喜庆呢?
这就是老一辈人的观念和我们不同。
真正的离开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给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