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祭祀文化的繁荣为您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文化的特点、魏晋南北朝祭祀的流程、魏晋南北朝祭祀礼仪的影响以及有关魏晋南北朝祭祀文化的常见问题问答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这篇魏晋南北朝祭祀文化的繁荣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更多的有关魏晋南北朝祭祀文化的知识。
自古祭祀文化都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虽然祭祀是一种封建的行为,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却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这种祭祀行为最早是中央集权为了维护权威而进行祭祀的。这种祭祀行为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在当时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发展,最后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礼仪文化。而这些文化在秦汉之前虽然出现了,但是却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来。直到西汉中后期,一直到汉明帝时期,形成了很完善的祭祀格局。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战乱不断的朝代,这样的宗教祭祀却恰恰是当时需要的。很多士兵和百姓们都视这种祭祀行为,为一种让人们安心的“定心丸”。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祭祀行为对当时的百姓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文化的特点
祭祀的一些歌辞,从周朝一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变化,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形式几乎定性为两种形式,组诗形式呈现的和三言、四言为主的形式特点。
(一)以组诗的形式
所谓的组诗就是指表现同一个主题或者同一个相关题材,而写出来不同的一些诗句组成的一个大的诗篇。每一首诗在这个大诗篇里面又是相对独立的,但是每一首诗在意思上面又是和整个诗篇相互连接的,格式和意思都是相近的。就如同写作文一样,给一个题目,每个人写的内容都是关于这个题目的,但是每个人写的内容却不一样。而魏晋南北朝的祭祀歌辞正是如同这个组诗一般。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用组诗形式来写的祭祀歌辞,规范非常的严格,不管是在选取组成的一些诗上的意思,连排序都要非常的严格。而且祭祀的时候还要有一种礼乐,而这种礼乐挑选也非常的严格,而且不同的宗教祭祀,祭祀时运用的音乐也不同。
这种组诗形式的祭祀歌辞,虽然非常的严格,很难组成,但是却表现了中国古代对祭祀歌辞的一种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宗教祭祀文化的流行性发展。
(二)以三言和四言为主的形式
三言、四言形式就如同诗歌一般,三言、四言就是一个诗歌的字数。而现在人们读的一些诗句都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三言最早就是以楚辞的形式出现的,而四言是以《诗经》方式出现的。
在楚辞里面,也有很多关于祭祀的一些句子,而这些句子多是描写神灵的句子。所以就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候,就规定了三言的样式,必须都是用来描写请求神灵的时候神灵下凡时候的样子,或者是神灵请下来之后,祭祀完成了要送走神灵。
而三言也多是描写那种神灵走的时候的样子,这种三言出现的时候,就代表着神灵出现,所以要表达的感情是非常的愉快的,表现出了神灵被请来了以后,百姓们高兴的的样子。所以在三言的时候,歌颂这里的歌辞要非常的轻快,音乐也会非常的悠远。
四言起源于诗经,这种对仗工整的形式,被别人写出来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对称,所以在四言出现的时候,是相对于严肃的。一般四言出现的时候,就是神灵被请来之后,百姓们衷心的向神灵祈祷的时候,存在着很严肃、认真、虔诚的意味。
所以在朗诵时会更加的慢而长,运用的音乐也会是非常气势磅礴的。
二、魏晋南北朝祭祀的流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的流程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整个宗教活动祭祀的流程分为四种,这四种分别为,准备事宜、进行迎神、飨神、以及后来的送神仪式的相关程序组成。
这些祭祀流程都需要非常严格的遵守,只要不遵守就会被别人说成是不敬重神灵,祈祷的愿望就不会实现。
准备事宜就是祭祀之前要把祭祀的东西全都给准备好,祭祀时要用很多的食物,还有一些酒水,而这些食物摆放的位置也非常的讲究,规定什么地方摆什么东西,桌上的酒水也要摆放清楚。还要准备一些香、蜡、纸钱,这些都是在祭祀的时候需要的必需品。然后就是祭祀的开始,先要迎神。在现在的祭祀迎神方法都是用鞭炮,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开始迎神的时候都是运用一段音乐或者一段祭祀歌辞来开头的,这个时候就要运用三言的歌辞。
然后这些都做完了之后,百姓们都会认为神灵已经到贡桌上坐着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进行下一步,飨神。
飨神就是神灵吃贡桌上面的东西的时候,在贡桌旁边,需要有人不时的往贡桌上面的酒杯添酒,更是在最大的贡桌上放上八个杯子,里面分别倒满酒和茶,杯人们成为三茶五酒。
然后还要时不时的添茶倒酒,形式非常的严格。而在飨神的过程中,用的就是四言的那种祭祀歌辞,表示非常的庄重,百姓们和王宫大臣们都会跪下来叩拜,并且许愿,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不受战乱的折磨。
祭祀大约过去了几个时辰时候,就要进行送神的一些仪式,送神的时候也要向神灵叩拜,然后演奏一些轻快的音乐,表示百姓们对神灵的到来非常的满意。最后送完神灵之后,桌上的贡品就会被称为是神灵碰过的东西,有非常吉祥的意味,所以这些食物,最终会被皇帝们当成一种奖赏,发放给大臣和一些立了战功的将士们。
三、魏晋南北朝祭祀礼仪的影响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祭祀活动,是因为当时的局势非常的动荡不安,当时正处于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正在战乱纷纷的夺取地区,而且打仗是常有的事情。而这些战乱虽然会满足统治者一统天下的愿望,但是在百姓们的眼里却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战乱百姓们没有得到一点好处,还经受战乱的摧残,忍受自己的家乡被别人占领后的不良统治。
士兵们也对这种长期的战乱不抱有信心,所以统治者们就想到了利用祭祀的方法,来稳定民心,这样百姓们就会死心塌地的孝忠这些统治者,也会增加士兵们的士气。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们的祭祀理由,通常都是希望国家安定,战乱结束。
而这正是百姓们所希望的,所以就通过这种方法来使百姓们的心理上得到很好的安慰,让百姓们知道,统治者们是想要国家和平安定的,是不得已才打仗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打仗。
百姓们也通过这种祈祷神灵的方式来使自己好一点,虽然都知道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祈祷的愿望也不能实现,但是对心理上却是非常大的安慰。
这种祭祀文化,不仅仅是百姓们的心理安慰,也加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更使国家的文化变得非常的繁荣。就单单是祭祀中歌辞的文化,就非常的多,祭祀时的诗句和祭祀的礼乐、服装、摆放食物,这些细节的文化,都将成为中国这个大民族大国家的文化。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文化的常见问题问答
网友问:祭祀礼仪对国家稳定的影响深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怎样的??
心纪奠答: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宗庙歌辞的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尤其在形式上有了两个重要的特点。
其一方面是各个朝代的宗庙歌辞呈现出的常态是以组诗的形式。另一方面指的是,宗庙歌辞的句式,在当代句式主要是以三言和四言为主。
我们将所谓的仪式看成有符号作为象征意义的这样的行为方式的组合,而音乐与整个仪式过程的关系也使得礼仪音乐因为受到礼仪模式的约束,而更加的具有了模式化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庙祭歌突出的表现在于它的祭祀组诗,此类具有非常严格的规范性的诗歌组合形式与一般的例如《周颂》等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汉时期,礼乐还有与之相关的礼经用乐的规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明确,相关的界定模糊不清。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候,宗庙的仪式进程和用乐的关系就十分的清楚明朗了。根据不同的事宜,宗庙的祭仪会规范的使用不同的用乐。
通过了解大量相关的历史记载,整个宗庙活动的整个流程分为:准备事宜、进行迎神、飨神、以及后来的送神仪式的相关程序组成。
这样的程序也间接性的规范了用乐,这种“随事立名”的用乐规则的建立,很明确的使得仪式和用乐之间的关系更加的明显和清晰。其中有时还有舞蹈,但并非所有环节都有表演,歌辞是表达意义的核心,对于实现了仪式的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网友问:有哪些神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人们崇拜祭祀?
心纪奠答: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传说或虚构出来的人物,已被神化,受到人们的祭祀。这些神人主要有:伏羲和女娲。自先秦时期就被尊奉为华夏族(汉族)的始祖。据传说,二人本是兄妹关系。后来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据说就是华夏族人。汉代画像石中,就有大量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婚配的写照。史书记载,这一时期,人们膜拜、祭祀的远古时期传说的帝王,还有太昊、尧、舜等。
魏晋南北朝时人祭拜的夏商周秦汉时期的臣僚,主要有据说发明马拉车技术的夏禹之臣奚仲,徐州彭城郡薛县(今江苏徐州)修建有奚仲庙。西周初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姜太公,司州汲郡汲县(今河南汲县西南)修建有姜太公庙。
魏晋南北朝时人祭拜的夏商周时期的圣贤,主要有豫州梁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南兖州陈留郡(今安徽亳县)等地修建有老子庙。今山东曲阜修建的孔子庙。值得提及的是,魏晋南北朝时,与孔子庙同修建于曲阜的,还有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徵在的祠庙。
真正的离开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给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