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网络祭拜网上祭扫-线上祭祀扫墓-网上祭奠平台心纪奠

端午节避邪驱毒都用哪些办法

作者:卜易祭祀文化 2021-06-09

端午节避邪驱毒都用哪些办法为您讲述端午节用酒避邪驱毒、 端午节用植物避邪驱毒以及端午节用神像、符图避邪驱毒、 端午节用手工制灵物避邪驱毒等内容,详细明了。看完这篇端午节避邪驱毒都用哪些办法的内容后希望能更好的帮助你了解端午节避邪驱毒知识。
      在古代民众心目中,端午节所在的五月多被视为“恶月”,端午节则被视为“五毒日”。关于为什么端午节为五毒日,民国二十三年《奉天通志》载《盖平县志》有如下说明:“盖五月属午,五日为端午,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 又辽宁新民一带以为该日为瘟神下界。又有人说此日有蛇、蜈蚣、蝎子、壁虎、癞蛤蟆等五毒出来害人。还有学者以为:“‘五月五日’即所谓‘端午’,时在春末夏初的转变时刻,还寒乍暖,百虫蠢动,疾疫流行,可能有某种瘟疫、灾难于端午在一定地区、一定部落里发生,悲惨和恐惧的记忆、传说、迷信造成并扩大为范围愈来愈大的禁忌、传统和风习。”
  其实,无论人们对于五月之为恶月的阐释有多么不同,但将五月视为恶月,在端午节以约定俗成的活动避邪驱毒,则是全国各地普遍的做法。而为了避邪驱毒,人们的确想出了种种办法。
(一) 端午节用酒避邪驱毒

端午节避邪驱毒都用哪些办法

将雄黄、朱砂、菖蒲、艾叶等物置入酒中而生成的雄黄酒、朱砂酒、菖蒲酒、艾叶酒等是避邪驱毒的重要法宝。端午节,人们以雄黄酒等为饮品,饮用雄黄酒以解毒、避瘟。在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就是在端午节饮用了雄黄酒而现出原形的,反映了人们对于雄黄酒特殊用途的认知以及用雄黄酒角蛇虺诸毒的俗信。
  除了饮用雄黄酒外,人们还将雄黄酒或雄黄涂于耳、口、鼻等处,以达到避邪驱毒的目的。如河北万全用雄黄酒涂在小孩口鼻处,或在额头上写一王字。在山西新绛,人们也用雄黄涂小儿耳、鼻各窍,并书王字于小儿额上,以镇百邪。在翼城,将雄黄酒涂于婴儿脚手心、耳门诸处,以为能避邪。在虞乡县:用酒泡雄黄、艾尖,涂于小儿手足心,并耳孔、鼻孔各处,可避一切毒虫。在江西昭萍,将雄黄涂于小儿额头及两耳以避虫。在福建藤山,喷雄黄酒,以免小孩夏日生疡。陕西洛川一带用雄黄酒擦耳鼻等处,认为擦耳可避蚰蜒,擦鼻可以避瘟,擦脚心则不落水。在广西同正,儿童饮朱砂、硫黄酒少许,并擦于肚脐及脚板。在贵州余庆,用雄黄酒擦小儿额腮,谓可避疫、避蚊。在兴仁,晚饭时用雄黄酒涂耳,认为可治聋。
  此外,各地的人们还将雄黄酒或雄黄水等洒到墙壁等处。如在广西来宾,人们将雄黄酒喷酒到墙根僻处,以为可以杀蛇虫恶菌。在贵州余庆,人们用蒜渣与雄黄粗末调水洒屋前后,谓可避蛇虫。在上海,人们也将雄黄酒洒于墙壁以驱毒虫。在浙江,也多在墙壁间撒石灰,并喷雄黄酒,以使虫豸不得潜伏。
  又在贵州平坝,人们还用雄黄涂猪肉,各曰雄黄肉,备疮毒用。并用车前、九里光等草熬水,和入雄黄、大蒜后,遍洒墙壁及墙角处。在福建连江,人们卷纸为筒,中裹雄黄,烧放其烟;在台湾台南,端午节日,有些人家会聘请德望资深的书塾老师,用雄黄烟炮在门上书写对联,或燃放床榻下熏之,以除五毒。
(二) 端午节用植物避邪驱毒 

端午节避邪驱毒都用哪些办法

用特定植物是避邪驱毒的又一主要方式。各地常用来避邪的植物各有不同,其中以艾蒿和菖蒲最为普遍。一般是将艾蒿和菖蒲悬挂在房檐上,或插于门户旁边、上方。如辽宁《辽中县志》载当地“以蒲艾高插檐间”,吉林桦甸则在大门小门都插上艾蒿。亦有置入房中的,如辽宁锦西届时“植艾于屋”。在山西沁源,人们清晨采艾插于门首,并饮雄黄酒,叫做“逼恶”。山东冠县则在门首、神前都插艾枝。在曲阜、邹县一带,有谚语云:“门口不插艾,死了变个大鳖盖。”在广西始兴,家家以蒲艾悬门首。在同正,是日午时,以菖叶、艾枝等插于门,又用降尤木砍成橛,折而为拴,椓于屋之四隅。在陕西宜川,习俗于当日清早采艾叶,遍插门窗、墙壁及儿童耳夹,谓能驱邪避毒。在浙江临安,则植葵艾于瓦盆置于堂下。
  除了房屋门窗要悬插艾蒿,艾蒿也可以佩带身上或插于发际。辽宁凤城的俗民则习惯在耳朵用塞上一团艾叶,可令诸虫不入。在山西翼城、陕西高陵等地,戴艾叶,俗信可以去疾。在河北邯郸,女子头上要戴艾枝,衣襟上要插艾枝,俗话说:“不戴艾,要变怪。”又说:“戴上艾,不怕怪;戴上柳,不怕狗;戴上槐,大鬼小鬼不敢来。”
  而除了插带,艾蒿、菖蒲还有其他用途。比如用以泡水,黑龙江双城的人们就用艾蒿水洗脸。江西昭萍的人们则用艾蒲水洗澡。台湾台南一带的俗民也用菖蒲、艾叶煮汤沐浴。再比如可供灸法上用。江西昭萍一带,以艾火灸可免肚疼。
  有时,人们又将艾束为虎形或人形,是为艾虎或艾人,也有束成犬形的;或将菖蒲做成小人形,佩带身上以避邪驱毒。如在四川乐山,家插艾与蒲于门,或制犬形悬于室中。天津静海一带,挨户插艾虎、艾人,将红色纸制葫芦,粘贴于墙壁门户和小儿衣襟上,叫做“去五毒”。山东莱阳的人戴艾虎,以避邪去病菌。
  除了艾蒿、菖蒲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常常被俗民使用。在辽宁锦西、北京房山、河北青县等地,俗民们会把桃枝悬挂在门窗之上以祛邪。在吉林怀德、甘肃漳县等地,人们又会折柳插门。在吉林梨树,则既插艾又插柳,还悬挂一种纸制的葫芦。在浙江归安,系蒲艾蒜于床,门户皆插桃艾。在浦江,家家用桃、柳、葵、榴、蒲、艾编插门户;在台湾台南,此日各家购买艾叶、菖蒲、龙船花并榕树结为一束悬挂于门楣间。
  在台湾的客家,习俗于端午日在门上挂葛藤。民间传说其来历与黄巢有关。黄巢起义时,一次在路上见到一个妇女,背着一个大孩子,却牵着一个小孩子。黄巢觉得奇怪,便问她这样做的原因。那妇女说因为黄巢起义,百姓闻之奔走,她牵着的是自己的孩子,而背着的是自己的侄子,因他父母已经双亡,怕被黄巢俘获,故而背着他。黄巢被这个妇女深深打动,便告诉她在家中悬挂黄葛藤,即可避祸。又下令军中,凡家门上挂葛藤的人都不能杀。那妇女后来得知与自己说话的人正是黄巢,便采了许多葛藤挂在村庄的路口,一村男女因之得救,而那天正是端午节。以后端午挂葛藤遂成风俗。
  在天津静海,人们将艾叶、石榴花簪于发际以避邪。浙江于潜的妇女这天鬓插榴花,俗传可避赤眼。安徽芜湖、贵州兴仁、云南大理的人们则用石榴花醮水洗眼,云可以避毒明目。又在上海,这天盆煨苍术、芸、芷。安徽宁国的人们,则在端午节的午时焚烧苍术、艾叶,驱除毒秽。浙江杭州一带,在室内焚烧苍术、白芷、蓬艾、蒜梗、豆壳诸物,据说可以祛毒、避霉湿。在贵州兴仁,人们将一颗独瓣蒜挖空心,填以雄黄,藏之作药,据说能治痈疽。上海嘉定一带,也挑选独瓣蒜,结线网系之以为饰,叫做独囊网蒜。吉林桦甸等地,人们将红辣椒用线串起来,酷似人形,挂于门上,以禳灾厉。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地方习惯于端午节采百草,并用百草煎汤沐浴。如在福建建阳,采采百草于野,曰午时草,食后煎汤沐浴,以避疮疡之疾。在湖南蓝山,人们也采药草煮汤沐浴,据说能祛病孽。在广西宜北,检取百样草药,大锅煎熬,用水洗浴以妨病疫。四川渠县的人们,至野摘取草苗煎汤入浴,云可除毒。
(三) 端午节用神像、符图避邪驱毒

端午节避邪驱毒都用哪些办法

张贴神像及符图,也是端午节驱邪的重要手段。据《后汉书·礼仪志》载:“五月五日,朱索一色印为门户之师,以止恶气。”后来,民间盛行悬挂天师像、钟馗捉鬼图以及一些符图来驱邪。
  张天师,也称张真人、张真君等,即道教正一(天师)道的祖师张陵,后世道徒尊称为张道陵。民间传说他曾师从太上老君学道,得道后能预卜未来,通彻天地,呼风唤雨,除魔伏妖,驱神役鬼。钟馗,也称钟葵,民间传说他是终南人士,长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髯,十分丑陋。他参加科举考试名列榜首,皇帝却认为他相貌丑陋,不堪夺魁。钟馗羞愤难当,一怒之下,撞死在廷柱上。阎王怜他秉性耿直,刚正不阿,便封其为“平鬼大元帅”,命其前往人间降妖捉鬼。因为二者都有除妖捉鬼的本事,所以端午节期间多张贴二神图像。
  除了张天师、钟馗外,有些地方还张贴其他神像。如浙江归安一带,这天就在堂上悬挂张天师像或关圣、钟馗像。又在山西翼城,人们在门上悬挂虎像。在新绛,以虎形画符贴门,名曰“禁五毒”。在河南郑州,“人家买葵榴、蒲艾植之堂中,标以五色花纸,贴天师或虎蝎之像”。
  除了悬挂神像外,贴符十分常见。道家把自己的符箓都归在张道陵的名下,叫做“天师符”。每逢端午节,百姓们常要请宫观道士,以白芨研朱砂,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或者在市场上购买符箓。有时道家会赠送符箓,供张贴于门户,据说可以净化门庭,镇宅避邪,消灾解厄。北京宛平这天家悬五雷符,小女孩身上也要佩带纸符。河北万全,也贴五雷天师符,以禳不祥。沧州一带,人们用红纸折叠成符,悬挂街上。大名一带,妇女簪符于髻,以避邪恶。在上海,端午节前,僧家会以黄标纸印佛像,道家以朱墨画符遍送人家,而此时正值麦熟,农家收受符箓后,即以麦子相酬,故而叫做麦符。这天午时,贴之避邪。
  在浙江武义,端阳前数日,各神庙庙祝也以印板符簶分送,自朔日起将符簶贴于门,家堂悬钟馗像,五日过午尽彻之,以避邪厉。在浙江宁波,有描端午老虎的做法。这天各家买一张绘有一童子跨虎的画图,由小孩着色,称为“描端午老虎”,贴在门上或床头墙壁,可以避邪。在福建连江,人们书符于门,并放于门壁、床帐间,以避百毒。
  在贵州开阳,在墙壁上贴红纸条,其上写有“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斩魔入地府”字样。在江西分宜,也用红签贴于壁,似斜十字形。签上多写有“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妖邪,虫蚁归地府”字样。在福建建阳,则朱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挂于房中。又书“仪方”二字倒贴于墙壁,以辟蛇虺。在广东四会,则用泡酒的朱砂、雄黄书避蚊符。四川合川一带,午前,用正方黄纸邪角朱书白字,倒贴至壁室柱,谓可以避白蚁。
  在广东增城,至午时,人们烧符水洗手、眼,弃于道上,谓之“送灾难。”
(四) 端午节用手工制灵物避邪驱毒

端午节避邪驱毒都用哪些办法

端午节有不少灵物,这些灵物由人们手工制成,或佩带身上,或悬于家中,或张贴门户墙壁,都可以避疠疫,防邪毒。其中主要有长命缕、香包、茧虎、麻帚等。
1、长命缕
  长命缕,又叫续命缕、长命索、避兵缯、朱索、避瘟绳、百岁索、百丝儿、长命丝等,因多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做成,故又称五色丝。
  长命缕在端午节的诸灵物中是最为常见的。绝大多数地方是将彩线称为长命缕,也有一些地方的长命缕是彩线将其他一些避邪灵物串起来而成。如吉林辑安的巧妇绣女们用绫罗制成小虎、葫芦之类,以彩线串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儿臂,叫做长命缕,认为可以避鬼,不染瘟疫。又如陕西周至,妇女、小儿多用锡及磁、石等制成各种花兽,用彩丝穿上系于项下,叫做百索。在山西虞乡,人们制布馄饨,然后用五色线穿之,绑在小孩手腕脚踝处。
  长命缕多缠于手足和颈项。辽宁凤城将彩线缠于指上和臂上,认为可以避免蛇伤害。吉林抚松就是缠在臂项间。辽宁铁岭在孩童手足均系五色线,说能辟鬼及兵。而且等到节后第一个阴雨日,要将五色线解下来扔到车辙中,令起顺水流走。在吉林桦甸,以五色丝成绳系于腕上,名曰“露水线”,据说可以避诸虫。在河北南皮,小儿以彩线系背,谓之续命。山西翼城一带,儿童系五色丝于颈项、手腕,俗信这样龙蛇不蜇。在上海,人们将彩丝索、独囊蒜系于小儿胸前以避邪。在山东临沂,以彩缕系儿女指腕,待节后下第一场雨时解下来,让其顺水流走。在浙江常山,用五色丝绳系小儿项臂,曰百岁索,以避邪延寿。在归安,小孩子用五色丝为索缠臂,并以彩线穿小赤豆编缀发上。在陕西宜川,人们用五色线制成彩绳,缚于颈项、指、臂之下,俗谓百绳线,用以驱避疫疠。在甘肃灵台,用五色丝合成细绳,称为花花绳,系于手腕,俗信可以祓除不祥。
2、布制灵物
  端午节用布可制成各种灵物。其中最常见的或许就是香囊了。香囊,也叫香包、荷包等,系用丝布缝制而成,内装以朱砂、雄黄、香药等物,多用彩索串起来,佩带于身。此举流行于全国各地。浙江归安一带,人们裂缯为囊,内贮雄黄,叫做雄黄袋。在嘉兴,小孩要在胸前佩戴香袋,俗称“通书袋”,状如虎头,内放几张旧历和樟脑球。在河南光山,小男孩多用五色线系香囊,盛以杂粮少许戴项上,曰老骡驼布袋,以为健康之祝。小女孩和则老人多把香囊系于衣衿上,以为可避瘟疫。在广东龙门,人们用五色绸缎裹雄黄、昌阳、艾叶等为香袋,高明一带的妇女则以朱砂、苍术以及蒲、艾诸香屑填充香包,香包上还多绣有吉祥语,令小儿佩带,以为可以避邪。贵州兴仁的香包多为猴形,实以香料,佩于衣襟以避疫。甘肃一带的人们则做各种像形香包,男女老少都要佩带。在河北昌黎,人们用碎布作成小荷包。
  除了将香包佩带身上外,天津一带,人们缝制葫芦香囊,内装雄黄、苍术、芪椒末等物,挂在门前。
  用布制成香囊之外,人们还用布剪裁或缝制成其他物什,如辽宁新民用红布做成小猴,以棉布为胖孩,都挂在儿童身上。辽宁西丰的妇女则用彩色绸布缝制成小猴、茄子、黄瓜、荷包等,戴在头上。吉林辉南一带的人们用帛裹棉作人、虎形,悬于门上。在河北万全,妇女以绫罗制小虎、桑葚、葫芦等类,以彩线串之,系于钗端,或缝于儿肩。在武安,则以锦布作小儿形,戴之钗头,名为“戴鱼娃娃”。在徐水,用红布剪葫芦形,系小孩手臂上,叫做“驱邪”。在山西翼城,用五色绸锦制为蛇、蝎、蜈蚣诸毒虫,缀于线上,其下坠以雄黄或麝香囊。在四川新繁、简阳、合川等地,人们用彩布缝制成猴形,置于小儿肩背,十分精致。贵州兴仁一带,剪彩成为五毒物,与缝制的猴狲一起置于小儿肩背,俗信这样以后出痘时痘会稀少。在广西桂平,则剪彩为猴、虎、禽、豸等物系于衣襟间。
  在天津,四五岁以下的小孩子都要穿黄色五毒衣、五毒鞋,系“老虎褡裢”。老虎褡裢是用碎布头缝制成辣椒、大蒜、柿子、葫芦、簸箕、小荷包、小老虎以及面粽子等,连缀在一起,最下边用五色线做成穗子,系在衣襟上,或佩戴在手臂上。山东临清的小孩,这天都要穿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帮上用毛笔画上蝎子等五种毒虫,意思是屈原的墨迹能杀死五种毒虫,使儿童免受其害。安徽芜湖、宁国一带,妇女用布缝制成虎头状,再杂缀蒜符、小粽子等一起系在小孩背上,叫做端午景。台湾台南一带,用彩色碎布缝制成小型的雄黄袋、粽、虎、葫芦以及各种时果等模样,或用芬郁的奇楠香印制各种形象,五色绣线穿贯之,供婴孩佩挂于颈项,据说可以消灾驱邪。
3、剪纸、折纸
  天津一带用红纸剪成蛇、蝎、壁虎、蜈蚣和蛤蟆等,贴在墙壁、炕沿或窗户上,叫做“剪五毒”。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折五色纸为方胜,系五色线于手腕,剪纸为蛙、蛇、蜈蚣等形状,贴于门首,叫做“驱毒虫”。在山东长岛,节日到来,要贴葫芦、鸡、虎、蟾、桃、五毒(剪刀剪蝎子)等剪纸,有时还要贴剪纸黄牛,有的在牛身上还贴有“天下太平”几字,有的则在牛身上写:“我是天上老黄牛,到人间不吃草,专吃五鬼和忧愁。” 陕西同官也剪纸牛贴于门上,名曰“镇病”。
  东北多用彩纸折叠为葫芦形,挂于门前。辽宁海城是与桃叶一起挂在门前,黑龙江双城在五月初一日就用柳枝系纸葫芦遍插内外各门上。河北一带也多把红纸剪成葫芦模样,张贴门户以避瘟。在北京,自农历四月末,街头即有兜售“葫芦花儿”的。葫芦花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是用红纸剪成葫芦形,上刻五毒,即蛇、蝎子、蜈蚣、蜘蛛、壁虎等的图案。人们多于初一日贴之,初五日午时揭下来扔掉,称为“扔灾”。在江苏,人们多在五月初一日用红纸剪五毒葫芦,称“铁拐李葫芦”,有的还剪有石榴花图案,边缘有五毒虫形象,或上书“散灾大人本姓雷,见了葫芦速转回”。
4、茧虎、蛋壳老虎
  用蚕茧做成虎形,是为茧虎。山东莱阳一带,以蚕茧与金彩作虎佩之,谓之艾虎。浙江归安一带,剪茧作虎形,又为艾为人形跨之,叫做“健人老虎”。辽宁桓仁的民众悬茧虎于门。
  在浙江舟山,各家妇女在蛋壳上画儿童跨虎图,俗称蛋壳老虎,挂于床帐。在江苏海州,人们把两枚空蛋壳糊在一起,画出老虎形状,用线串连,挂在房门上。
5、麻帚
  东北一带,多用麻作笤帚,挂在门上或带在身上。辽宁铁岭的妇女将悬于胸际,或簪于珥上,叫做“扫病”。辽宁海城的人们用布帛制成小荷包,里面装上丹砂,和麻帚一起,用彩线串起来,佩带身上。胶东一带也有带扫帚的习惯,将麻或苘用金黄色颜料染色后,用彩色丝线束缚成小把,剪成拇指大小的扫帚,人各带一枚,俗信可祛病灾。
有关端午节的常见问题问答
端午节避邪驱毒都用哪些办法

网友问:端午节人们要干什么?
心纪奠答:
1、扒龙船,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龙船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扒龙舟分为起龙、游龙、竞赛、收龙等几个环节。该文化活动发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百越,多在端午节举行。扒龙船是广泛流行于江苏、浙江、福建、岭南、台湾,湖南和江西等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2、吃粽子,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4、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
5、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网友问: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有什么意义?求告知,谢谢
心纪奠答:
      端午节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节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的意义
1、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2、纪念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真正的离开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给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关注心纪奠公众号,点击立即建馆,随时缅怀和追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创建纪念馆
免费建馆

纪念馆12W+   祭拜768W+

Tag关键词: 端午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本请告知,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名人馆

MING REN GUAN

袁隆平纪念馆

袁隆平

生卒于:1930.09.07-2021.05.22

离上次祭拜已有1259

79252 |2080

赠送鲜花

张国荣纪念馆

张国荣

生卒于:1956.09.12-2003.04.01

离上次祭拜已有1236

31909 |5764

赠送鲜花

郑勇纪念馆

郑勇

生卒于:1979.08.14-2020.02.05

离上次祭拜已有1066

25034 |71

赠送鲜花

热门资讯

热门资讯

张国荣纪念馆

张国荣 张国荣 张国荣

生卒于:1956-09-12-2003-04-01

热度10432

查看5764

功能直达

功能直达

祭拜祈福

107950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或长按二维码保存后关注公众号领取纪念馆
提示

请使用如下方式下载心祭奠APP

方式一: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后输入手机号或逝者名字领取纪念馆编辑完善逝者资料,上传相片视频。

心纪奠
长按二维码保存纪念馆二维码
方式二:下载心祭奠APP
下载心纪奠APP
方式三:微信联系平台客服编辑

复制并打开微信

点击此处返回

纪念馆12W+

祭拜768W+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
建馆
快速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馆
提示
创建纪念馆成功1
纪念馆创建成功,微信扫码下面二维码关注心纪奠公众号,输入手机号或名字即可领取纪念馆,完善资料及相片,追思缅怀。
心纪奠
长按二维码保存纪念馆二维码
立即去缅怀
关闭
创建纪念馆
创建纪念馆
获取验证码
免费建纪念馆免费建纪念馆

建馆量: 12W+祭拜次数: 768W+

关闭
发布讣告
发布讣告
获取验证码
免费创建讣告免费创建讣告

操作简单方便高效快速传播

关闭
创建家谱
创建家谱
获取验证码
免费创建家谱免费创建家谱

家谱:9216 祭拜: 76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