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要上香?
中国的作为传承了五千年了文明古国,有许多的文化传承至今。文化的传承总离不开生活的痕迹,其中生死二字,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祭祀文化的诸多细节,更加值得我们去钻研和学习。上香,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古代,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活动,其在祭祀活动中更是频频出现。对于上香,古人总会在各个大大小小的活动场所点上一柱清香,故而古人云:“一柱清香透苍穹,万道祥光照大千。”上香,不仅仅是阳世人给予自己的心灵慰藉,更是是其与先祖、苍天、大地、神佛的一种沟通方式,在此过程中,去染成净,明心见性,如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上香,很多寺院在这时还会举行法会。那么,为什么要在初一十五上香,上香时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人们为什么会特别重视初一和十五?
上香,是与天地、神明、祖先沟通的一种方式,其本身又有自然清静的作用;因此,从古到今,人们烧香的行为,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在佛教,还是道教的信仰中,每逢初一、十五,人们都会记得去烧香。
上香的行为,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对于月亮是有特殊的情怀,从古至今都保留着以月计时的习惯,即“农历”、“阴历”。又因初一为月始,十五为月圆,在初一、十五这两天,月球的引力波动,对地球的影响最大,所以古人们拟定了在初一、十五进行祭拜典礼。出于对上苍的敬畏,人们在祭拜典礼上,会显得特别忠诚,借助香烟袅袅升起的特性,来请求上苍的“庇佑、赐福”。
每个阴历月份中,月球在初一、十五,对地球最为直观的影响,便是潮汐现象。而海水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的变化形成的;其中,月球的引力,又起了主导的作用。每月的农历初一或十五,地球、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便会使得海水涨高,出现大潮。
而初一、十五,又称为————“朔”、“望”。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地球看不到月光,这种月相叫“朔”;也就是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前后。
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这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的时候,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也就是在农历的每月十五左右。
朔望烧香的礼仪,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它的形成,跟先秦以来的礼仪传统,道教、佛教的宗教行为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烧香”祭祀礼仪,随着汉代以来香料的传入而发展演变,后被道教所吸收。至南北朝时期,道教将烧香仪式,运用于每月朔望为生人祈福、亡者祈愿等活动,使得朔望烧香礼仪得以正式形成。
同时,道教对于月相,是非常重视的。其所谓的“天地间阴阳之气的变化”,也是从月相中来。因此,在道教的许多部经典中,都有朔望之日烧香行道、诵经礼忏的记载。
正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初一、十五烧香拜神的说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而且,因为在农历中,初一是月初,人们期盼新的一月有个好的开始;十五是月中,人们希冀以后的半月有个好的结束。
于是,在道教朔望之日烧香的带领下,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民间代代相传,许多人便每逢初一十五,就跟着去寺庙道观烧香了。
另外,民间还有一些人认为:在初一、十五烧香拜神,会更加灵验。不可否认,这两天确实有其独特性。但其实,上香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恭敬虔诚,遵规合礼。正所谓“心假香传”,香只是作为我们祈愿的一个媒介、一种途径。
上香的意义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的数量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
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佛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方法
烧香时:
第一炷香插中间,默念供养佛,代表觉悟。
第二柱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代表身心。
第三柱香插左边,默念供养僧,代表洁净。
烧香注意事项
1、上香拜佛时,先净身心,洗净双手,念诵香赞;
2、到寺院烧香要注意穿着,从左往右绕,右绕塔寺,功德无量;
3、在家上香,一定要保持供桌的整洁与干净;
4、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让别人付香火钱,也不要帮别人付香火钱。
一支香,一盏光明,点亮世界的同时,烧香也在提醒佛弟子,要无私奉献,多多行善、利益众生。上香时,一片清净污染的心,比利益重熏的心,满愿的力量更大!
对于上香一事,佛道二家都有着各自的一套规矩和方法,虽不尽相同但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香,敬的是先祖、神明、天地,为的是传诚、祈福、静心,以上香为纽带接连万物。
不落邪见,心诚则灵!